长沙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我在事业单位干了9年未签正式劳动合同,现在单位要一年一签怎没办)

长沙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我在事业单位干了9年未签正式劳动合同,现在单位要一年一签怎没办)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员工能享受同工同酬吗?

能,我就是劳动局的

依据法律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如果公司不执行的话,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部门投诉。

Q2:2013年7月1日,新劳动法,规定派遣工同工同酬,真的能实现吗?

展开全部

您好:

根据您的描述,提供以下意见供您参考:

1. 同工同酬指的是分配方式,而不是指工资的总额

2. 如果在派遣员工和本单位员工的福利上有所区别是完全合法的

3. 如果单位没有实施,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自己的权益。

以上意见由四二三公益律师团成员提供,如果满意请采纳,如有不明可追问或者加入我团答疑群,由群里的律师根据您的案情在分析案件事实后,为您提供公益服务。

谢谢!

如果你是劳务派遣的员工,看你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上.第一种是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种我建议你不要盼望同工同酬.因为一旦钱给的多了,你就会失业,大头儿小头儿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朋友就会占据你的位置,因为钱挣得不少又轻省.第二种如果是一般企业,不给你同工同酬你可以上告,但是你也会失业,因为你告了你的单位.

展开全部

如果你是劳务派遣的员工,看你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上.第一种是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种我建议你不要盼望同工同酬.因为一旦钱给的多了,你就会失业,大头儿小头儿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朋友就会占据你的位置,因为钱挣得不少又轻省.第二种如果是一般企业,不给你同工同酬你可以上告,但是你也会失业,因为你告了你的单位.

展开全部

同工同酬是指同一岗位派遣工和正式工人享受同等工资待遇。

不能实施能怎么办,劳动者去劳动监察、仲裁、法院强制执行呗

Q3:劳务派遣和正式员工干同样活,年终奖和工资不一样,没有同工同酬可以告他吗?

年终奖终于发下来了,陈强发了3000元,心里美滋滋。可是,跟同屋的同事一聊,对方发了1万。陈强顿时怒火冲天,直接奔向了总经理室,要去讨个说法!

陈强一五一十的向总经理陈述了自己和同事的年终奖差别,质疑为什么他的年终奖才3000元。

总经理不慌不忙地说:“小陈,你是劳务派遣过来的,你的劳动关系是在你们派遣公司,在你的人力资源公司里,不在咱们公司。给你们发这3000元的年终奖,也是我们公司向你们公司争取的。要不是我们争取,你们一分钱也拿不到。”

陈强不服:“可是,总经理,我们虽然是劳务派遣,但是我们的工作一点也没少干,公司的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我们来做,凭良心说,我们在公司干得一直不错,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晚上加班加点,周末节假日不休息,我们从来没有怨言,但是,公司不能在年终奖上有区别待遇啊。”

尽管陈强还在据理力争, 但是总经理的态度很坚决,他们是劳务派遣的临时工,工资福利都不是公司给发,而是人力资源公司发,至于发多少,公司不能过问。而由于他们不是公司的员工,也不能给他们发年终奖。

陈强愤愤不平,可是,他又没有充足的理由来反驳总经理。事实确实是这样,他们当初是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派遣过去了,并不是该公司的正式工。

劳务派遣的临时工,身份尴尬,待遇较差。

现在很多公司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也减少用工带来的风险,通常会选择将一些不重要的、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通过他们派遣劳务,来完成这些工作。

可是,临时工和正式工相差很大,当临时工就是很痛苦的。

痛苦之一:工资低。临时工的工资很低。大多数是公司通过外包形式,交给劳务派遣公司。我们这里是按照5000元/人的标准来支付劳务派遣费用。其中,500元让劳务派遣公司扣下当作利润,4500元能够实际用到临时工身上。这4500元,包括了临时工每月到卡的工资数额,临时工自己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还有单位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

临时工每月到手的工资也就是两千多一点。有的临时工还不给缴纳五险一金,工资更低。

痛苦之二:福利待遇差。我们这有个公司,有一些劳务派遣工。他们公司里有内餐,正式工都可以去吃饭,每人2元钱。而他们这些劳务派遣的临时工去吃饭,就得花15元,公司不给他们补贴。

还有过年过节的福利,年终奖等,由于身份不同,差别待遇很大。

痛苦之三:受歧视。临时工在公司里,属于老黄牛性质,得一直埋头苦干,什么活都得干,只要是正式工安排给你的工作,你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并且要做好。就好像临时工是正式工的小仆人一样。

虽然临时工给正式工干了很多的工作,但是他们一点也不领情,反而认为是应该的,一点也不知道感激。而且,他们还不尊重他们。

临时工在公司里,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痛苦之四:临时工只能埋头干活,工资不能上涨,福利不行,更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和可能性。只能是做临时工,几乎不可能进入服务的这个公司。

同工不同酬,临时工能维权吗?

劳务派遣工,最让人气愤的就是同工不同酬。两个人都在一个办公工作,就是由于身份不同,带来了一系列的差别。那么,临时工能够要求同工同酬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临时工可以要求同工同酬,可以向公司要求涨薪,要求提供有相似的工资福利待遇。

但是,你不能向购买服务的公司申请,因为,对方公司只是购买了你们公司的服务,就像对方是买的商品,而不是招聘的人。因此,你不能向他要求同工同酬,这是没有依据的。对方公司也肯定不会支持你的诉求。

即便你去法院起诉,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诉求,因为,对方公司没有义务给你们发年终奖,更没有义务涨工资。

你应该向你们劳务派遣公司要求同工同酬。

按照对方公司正式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申请给你们加薪,要求发放相似的福利。

但是,实际中,这个诉求很难得到满足。因为,劳务派遣公司的收入就是按照提供员工数量来拿人头费,费用也是固定的。比如一年300万,他可能将其中的250万用于给员工发工资发福利。一旦员工涨薪,那么劳务派遣公司的利润就会下降。这是公司不会去做的事情。

在你们劳务派遣公司内部,你们同事们之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是一样的,只是非常低而已。这个,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达到多少数额。

综上所述,在来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直存在,也很难解决,毕竟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员工,因为派遣导致在一起工作,但是,就是存在薪酬的差异。

要想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员工还是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找一个正规的公司工作,不要从事这种劳务派遣性质的工作。

Q4:我在事业单位干了9年未签正式劳动合同,现在单位要一年一签怎没办

1、你在事业单位干了9年未签正式劳动合同,单位的做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需要承担支付第八十二条规定的二倍的工资的法律责任,时间最长为11个月。

2、你有权要求单位为你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

3、现在单位要一年一签合同,对你不会有实质性侵害。因为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你已经在该单位工作了十年,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续签时有权要求单位与你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14条最后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满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视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如果你单位没有给你缴纳社保费的可以要求补缴9年的社保费,缴费基数以你9年的实发工资总额为准。

关于双倍工资可能会有几种仲裁结果:

1、支付期限由2008年2月起到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止的双倍工资。

2、支付11个月的双倍工资。

3、没有双倍工资。

看一下你的争取和运气了。

如果你们是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就不要紧,

如果不是,那就先签,第三年开始可以要求签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现在的单位钻政策的空子,满10年以后,就要给你签无固定期合同,现在给你签合同,以前就算你白干,签了合同,就证明你是从今年开始的,最好不签,先让单位给你补交9年的社保,如果单位不补,就去劳动监察大队去举报,还得给你12个月你本人的双倍工资,你想哪个合适,仅供参考。

你在单位连续上班10年以上,就可以要求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签合同的,那么反映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

Q5:劳务派遣工工资待遇是否和用人单位同工同酬?如不是,怎么办?

是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招聘、筛选后将合格的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而用人单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具体繁琐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人员的聘用、档案接转、流动手续办理、户口落实、建立员工档案、各类社会保障建立及缴纳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性工作由劳动派遣组织负责完成

[编辑本段]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六条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由此可见,当然是正式员工稳定些哦

楼下的太专业了,我通俗点说,一般如果是生产性的企业,一般是工资差不多,就是有差距也不会大,但是福利和工作时间内容会 有点差距,如果是商贸型的企业,差距一般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