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工资待遇(在单位干了九年,如果合同到期,是派遣单位还是工作单位给予经济补偿,具体是多少?)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工资待遇(在单位干了九年,如果合同到期,是派遣单位还是工作单位给予经济补偿,具体是多少?)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标准?

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制度,让派遣员工与企业自身员工享受完全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同工同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同岗位、相同等级的员工,应该执行同等工资待遇标准。但这样就容易被异化为,用工单位应对同工同酬的一种对策。

你可以和单位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因为劳动法规定 第一,同工同酬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宪法权利,必须贯彻执行。第二,对被派遣的劳动者,用工单位有同类岗位的,劳动报酬应大体相同;无同类岗位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也就是签订合同后,按照正式工的缴费比例缴纳社保,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对休假之类的也需按照正式工一样执行的

Q2:在单位干了九年,如果合同到期,是派遣单位还是工作单位给予经济补偿,具体是多少?

针对补充问题的回答:你主动提出不续签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是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的那家单位在你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合同,那么应当由这家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你属于劳务派遣性质,那么用工单位肯定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务派遣单位不续签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你的经济补偿年限从2008.1.1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算起到劳动合同到期日止,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补偿半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如果是近期马上到期,那么就是3.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终止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税前收入(应发工资)计算,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加班费、提成等。

最多拿相当于9个月的工资的补偿

Q3:当下很多政府部门招聘不断推行劳务派遣制,有前景吗?

劳务派遣员工的前景有限,可以作为临时性工作过度,不建议作为长久性工作。

当前,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越来越普遍,不论是国企、私企,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劳务派遣模式已成为补充员工的重要途径。很多人可能只是听到过这个概念,并未深入了解。

一、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其实就是在员工和用人单位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机构,这个中介机构就是劳务派遣公司。原先是各单位自招自用,员工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模式则是员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将员工派遣至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使用、管理。员工所有的人事关系均在劳务派遣公司,工资、社保等均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劳务派遣员工虽然在某个单位工作,但是并非这个单位实际意义上的职工,而是劳务公司的职工。

二、劳务派遣模式为什么受到各单位追捧

1、用人成本低。一是没有前期招聘费用。二是同工不同酬。

2、方便快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用人单位直接向劳务派遣公司提出需求的人员条件、数量即可,劳务公司全程负责招聘,用多少、用多久、什么时候招由用人单位说了算。

3、降低用工风险。员工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与用人单位不存在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

三、劳务派遣模式对员工有什么弊端

1、工资上,同工不同酬。这也是劳务派遣员工最不平衡、难以接受的一点,明明干着同样的活儿,工资却能差好几倍。而且政府部门的派遣制员工工资可能会更低,很多地方执行的是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费、各类补助正式编制人员可能都没有,除了微薄的工资几乎没有别的收入。

2、前途上,身份难转正。派遣的性质决定了身份的编外性和工作的临时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几乎不可能转正,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的编制不是用人单位能够决定的。如果这种方式能转正,也不会有国考、省考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情况了。

3、心理上,缺乏归属感。与正式员工在物质上和身份上的差距,必然会让劳务派遣员工心理上产生“二等公民”的感觉难以真正融入单位。很多人可能并不图工资待遇,就是图个名声上好听,但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这种尴尬的身份会时刻提醒自己不属于这个集体。比如不能参与中心工作、不能处理重要信息、年龄再大可能还得跟着小年轻干工作,等等。

四、对就业者有什么好处

1、入职门槛低。题主提到的是政府部门,现在公务员逢进必考,热门岗位几百人、上千人争一个职位的情况很常见。但是派遣制的入职难度就相对低了不少,对学历和专业的要求也没那么高,通过劳务公司的设置的笔试、面试,或者持有某些资格证即可直接入职。

2、工作相对稳定。大多数单位秉持“用老不用新”的理念,派遣制员工从事的大多是辅助性工作,只要不是单位改革或者员工能力、态度有什么大的问题,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主动辞退。

五、建议

1、不建议作为长久之计。从就业者角度和目前形势分析来看,个人还是觉得弊大于利,不建议选择,同工不同酬、身份难转换是派遣制员工的最大痛点,这两者如果能解决一项的话,可以考虑。

2、努力学习积极准备公务员考试。如果真想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可以通过派遣模式进入政府部门先工作着,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力素质的锻炼,另一方面可以边工作边备考,积极参加各类公务员考试,争取早日加入公务员队伍。

Q4:在网上看到一事业单位是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他的性质是什么,福利与一般的事业单位有什么不同。

财政补助就是财政差额补款单位,编制不是全额,但是工资福利享受全额事业,就是工资渠道不一样,需要单位自筹一部分,这样的单位一般有收款渠道,应该福利待遇还好。

应该就是差额拨付的事业单位了。

事业单位有几种,一种是全额的,即单位所有的费用从工资到经费均由财政支付,如初中学校等。

一种是差额的,即财政拨付一定比例或者一定金额的以上费用,单位自己再收取或者创收一部分。常见的如卫检站、质检站、卫生院等,当然各省甚至各县都是不同的。

另一种是纯自收自支的。即这类单位收费性质较高。财政不拨付任何费用,象什么建筑设计室。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工资不高,我在广州从化,这里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标准是一年每人一万六,低的可以啊……

五险一金应该是有的。不过很有保障。一般是不会倒闭什么的……

Q5: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

这类头衔的单位,有没有编制的待遇会让你知道天差地别。 劳务派遣?一般你没关系的话很难转正,很没地位,而且一般活都是你们干,黑锅你们背。直接点说就是有些活不好分给三方公司,自己又不想做,但是又不愿意聘太多的人,于是劳务工就顺理成章了,稍微给点点钱,活全给他们干。所以要是有其他出路的话,尽量不要去做,特别是你刚毕业,去劳务工很难学到东西的,对以后发展也不利

就是没事业编制,在事业单位工作,劳务公司的合同,随时可以解雇你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劳务派遣合同表明你与事业单位有劳动而无合同 虽然国家出台政策,保护劳务派遣工的利益,但是与正式员工相比,在基本工资,缴纳的五险一金,以及涉及的晋升方面都存在差别。。 所以做出决定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