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聘用关系 雇佣关系的区别?
内容导航:
Q1:劳动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Q2: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 聘用关系 雇佣关系的区别
1、劳动关系:是唯一的,你不能与多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裁员有赔偿。
2、劳务关系:你与其他公司有劳动关系或你是退休人员,才可以签订劳务协议,公司裁员无赔偿。
3、聘用关系 雇佣关系:都一样,只是叫法不同。
Q3:劳务用工协议和劳务合同的区别
协议与合同,没有实质性区别。
纵横法律网-山东法德利律师事务所-毕德刚律师
劳动协议一般是和在校学生签订的,而劳动合同一般是指和劳动法相吻合的人签订的合同
Q4:劳动合同与民事雇佣合同有什么不同?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实务操作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不但与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同,而且与民事雇用合同也存在重要差别: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本人,另一方必须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方面,虽然受雇佣方同样是提供劳动的自然人,但雇佣方的主体资格去不相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雇用合同的主体是雇主和受雇人,而且雇用合同的雇主只能是自然人。 2、劳动关系双方具有从属性。作为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虽然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但在订立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成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指派劳动者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属于劳动者劳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具有支配权,从这一点上来讲,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而雇佣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则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从属性是判断民事雇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3、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基准性。劳动合同的内容,也就是劳动合同主体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在当事人协商之外,还存在着国家法定基准,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应当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即为无效。例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内容,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绝对不能突破国家法定的底线。 4、国家法律干预强度不同。由于劳动关系涉及人权保护与劳动者生存等问题,国家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干预程度明显要高于雇用合同。例如,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雇佣合同的劳动报酬则主要由合同双方自行协商,法律不过分干预。 5、法律渊源不同。劳动合同属于劳动法调整,是独立的合同种类;雇佣合同属民事合同的一种,由民法和合同法调整。 6、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一般采用仲裁前置程序,即劳动合同纠纷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雇用合同是民事合同,审理机关是人民法院,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无须经过仲裁,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注意事项 由于法律性质的不同以及使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不同,劳动关系和普通民事关系相对于用人单位的责任而言,无论是实体责任还是处理程序会完全不同。 (吴圣奎)
Q5: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区别
您好,以下为对您问题的回复:
劳动合同:表明你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动关系,受劳动法的保护,用人单位应当给你缴纳工伤保险,如果你在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
劳务合同:表明你与雇佣你的单位之间属于雇佣关系,受民法通则中雇佣关系的保护,雇用单位不用给你缴纳社会保险,但应当缴纳工伤保险,如果你受伤,视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
望采纳。
劳动合同关系与劳务合同关系的区别很多,如:一是劳动合同关系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务关系则不需要;二是终止或解除的条件不同。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劳动法》有关条款的规定,解除劳务合同关系的重要依据则是双方约定;三是劳动合同关系的被雇用一方必须接受用人方的劳动管理,劳务合同关系则不需要接受用人方的劳动管理;四是劳动合同关系有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支付的限制,劳务关系则没有上述限制等等。 劳动合同关系受《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如《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当先申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然后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劳务合同关系受《民法通则》的调整,发生劳务争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不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而适用《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规,审理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