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按年还是按次?稿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是按次计算还是按月计算?

劳务报酬按年还是按次?稿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是按次计算还是按月计算?

内容导航:

Q1:谁可以把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工资的职能:现代企业的工资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效益职能。

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按《辞海》的解释,旧指俸给,意谓供给打柴汲水等生活上的必须费用)。

今统称工资

劳务: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活劳动形式提供某种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也可以是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需要。

劳务有狭义劳务和广义劳务之分。

狭义劳务: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分开存在的结果,如教师、律师、医生、理发师等人员提供的服务。

广义劳务:即它所提供的使用价值附着于物质产品之中,体现为商品,如厨师、修理师、裁缝等人员提供的服务。

经济学术语中对劳务的解释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如医疗部门以及服务性行业等工作者的劳动活动。有时也只把服务性行业工作者的带动称为劳务。

劳务=指劳动力或劳动事务

劳务范围很广,根据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

①生活服务。指直接为人们生活提供的服务。如:饮食、理发、浴池、旅店、影院、剧院等。这种劳务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

②生产服务。指为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提供的服务,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如:运输、保管、包装、维修等。这种劳务也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发生。

报酬:形容得到他人帮助之后进行报答。有时又指薪水,工作后所得到的物品或钱财。

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

薪金:在今日统称为工资,所以也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

报酬:可以以物品或钱财形式支付。

劳务:上述3种概念多以实物形式体现,劳务则是以活劳动形式提供某种服务。

他们是四大金刚 缺一不可 谁也解释不了。

Q2:怎么计算个人所得税以及劳务报酬应纳税费?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万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

①费用扣除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②次的规定

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所得额;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获得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从其收入中支付给中介人和相关人员的报酬,除另有规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费用后,一律不再扣除。

(2)应纳税额计算

如果纳税人的每次应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20000元,应实行加成征税,其应纳税总额应依据相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表: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20% 0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 30% 200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2011年9月1日起,中国内地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

Q3:稿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是按次计算还是按月计算

个人所得税征税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计算方法:

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收入4000元以上,减除20%费用;收入4000元以下,减除800元费用。并不是乘以(1-20%)以后再来套标准。至于所得正好是整数4000元,那减除20%或是减除800元都没关系,因为怎么算,减除费用额都是800元。

此外,稿酬所得还有个特别规定,可以减征30%。

按稿酬所得4000元计算的个人所得税是:

4000*(1-20%)*(1-30%)*20%=448元

Q4: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是什么意思?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十五日。   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全日制用工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定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也必须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定时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工资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可以一月领几次(>=2次)但是一定不要超过15天就是了。

Q5: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在时间上有哪些要求?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