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个税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内容导航:
Q1:劳务报酬一年的一次发的话税怎么计算?
跟年终奖合并,分到12个月里计算所得税。
100000*(1-20%)*40%-7000=25000
5000*1.5=7500
25000+7500=32500
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5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10成。
Q2: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1、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在手机打开计算器;
2、紧接着进入【计算器 】程序,如下图;
3、这时候输入要求的几个数字的总和,如下图打上10+20+30+40+50;
4、然后就可以按“=”键,得出总和150,如下图所示;
5、再用这个总和除以这几个数字的个数,有五个数字,因此要除以5,如图;
6、最后按“=”键,得出平均数30。
先把MODE调成SD
然后输入数据,输入一个按一下DATA,最后好象是SHIFT+1还是SHIFT+2还是SHIFT+3然后找平均数符号
打开计算器
然后按MODE找到SD按出SD所对应的数字2
然后将你所要输入的数据一个接一个的输入过程如下(注意按一个数字要按一下M+)
1M+2M+3M+4M+......
输完后按SHIFT再按2再按1再按=就求出了平均值.
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如下:
1、首先在众多手机软件中找到【计算器】程序。
2、打开【计算器 】程序。
3、输入要求的几个数字的总和,此处10+20+30+40+50为例。
4、按等于键,得出总和150。
5、继续用这个总和除以这几个数字的个数,此处有五个数字,所以除以5。
6、按等于键,得出平均数30。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计算器
第一步,打开计算器的on键
第二步,点击Mode
第三步,点击数字2进行统计
第四步,输入数据,每输入一个数据后点击M+
第五步,输入数据后点击shift键,之后点击2键
输入完成后会显示三个参数,第一个为平均数,第二个和第三个都为标准差
如:a:b:c:d=1:2:3:9
加权平均数:(ax1+bx2+cx3+dx9)/(1+2+3+9)
如果比值相加刚好等于10就更容易了......
Q3:我税后工资9000 求帮忙计算税前工资和所缴纳的税金!
设税前工资X,则有X-((X-3500)*20%-555)=9000
解出X=9681.25
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公积金)。
扩展资料
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四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是税前列支的。因此,税前工资≠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税前工资与到手工资关系
税前工资Q(应发工资)=到手工资D(实发工资)+社保个人缴纳部分W+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G+个人所得税X。
考虑个税计算(以i=5000为个税起点),更进一步地,税前工资Q与到手工资D关系:
Q=[(W+G)*(1-R)+D-N-i*R]/(1-R)
或者:
D=N+i*R+(Q-W-G)*(1-R)
其中,税率为R,该税率对应的速算数为N,并且R的计算需要参考(未扣税)应纳税所得额(=Q-W-G-i)所落入的税率区间,具体参可考一些个税计算网站,同时注意"各项社会保险费"还包括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
社保(即五险)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其中后两项一般不需要个人缴纳,且即便单位缴纳,一般也不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一般不一样多。
组成
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4运动员体育津贴。
(二)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1生产奖;
2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
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5其他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特殊收入
(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发明创造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二)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三)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四)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五)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六)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七)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八)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九)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十)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
(十一)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十二)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十三)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十四)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税前工资
Q4:关于承包劳务的所得税计算
因为是2007年的。
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
1,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20000-40000-1600×12=60800 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60800×35%-6750=14530元
2,解析如下:
年度所得额的四分之一计算缴纳所得税。
=1600*12
Q5:我一个月是五千元整(税前)我想知道我扣除税后应该是多少钱?我是北京,请把计算公式也列出来。
如果是正规公司,还需要考虑社保及公积金的缴费。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
其中: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通过9米计算器计算税后约3726元,明细请见附图,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