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到某区国资委上班,专职审计岗位,值得去吗?

机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到某区国资委上班,专职审计岗位,值得去吗?

内容导航:

Q1:我这算不算基层工作经验?还有关于报2013年国考的一些疑惑

算工作经验 不过你这也只有1年啊 一般要求工作经验的 都要求2年以上的

是不是应届生要看你档案户口在哪 如果你户口也再人才交流中心的话 你就算应届生 跟保险没关

不能考有工作经验的,一般要求都是在2年以上的

您好,您的这种工作经验是未满1年的,是不能报考国考中要求2年经验的职位的,不过您的档案还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没有与公司签订合同,报考的时候以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是可以报考的。如果签了合同,买了保险那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Q2:省直或者区上的事业单位算基层工作经历吗?

省直单位以及区上的事业单位不算是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县级以下机关单位包括国企工作人员等工作经历。

在公务员报考中基层工作经历一般要求两年,以下是基层工作经历起算时间:

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含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

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算起。

到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

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

Q3:“两年基层工作经历”是指什么?

两年基层工作经历指的范围很广,不一定必须是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在基层私企工作当然也是计算基层工作年限的。

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很多岗位都会对基层工作经历作出限制,比如要求需要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基层工作经历必须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其实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以外,在国企、私企或社会组织工作的经历也都计算为基层工作经历。

我们可以通过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来分析下,基层工作经历到底指的是什么。基层工作经历指“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比较容易理解,村组织即在农村或社区任职,比如大学生村官,其他经济组织即题主说的私企,社会组织就是一些社会团体或协会等。也就是说,你在基层私企工作的经历是计算基层工作年限的。另外,如果报考中央机关公务员的话,在市直机关工作的经历有计算为基层工作年限。

所以说,我们在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完全可以边工作边备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解决后顾之忧,并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工作年限,在报考岗位的时候选择的余地会大一些。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即便是在私企工作,也一定要找那种签订合同的企业,否则,你到底有没有基层工作年限也就无从证明了。

总之,私企工作年限是计算基层工作年限的,不一定必须是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Q4:劳务派遣到某区国资委上班,专职审计岗位,值得去吗?

劳务派遣人员是劳动者本人跟劳务公司(不少地方也叫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由劳务公司派遣到用人单位去工作的一种用工形式,在如今的人力资源市场上非常的流行,用人单位只需要把所用每个人该付的工资跟劳务公司协商好,并按时打到劳务公司的账上,其他像人员的管理、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档案的转接等一系列人事问题用人单位都不需要投入任何精力,非常的方便,而且待遇上跟单位正式员工有区别,对用人单位来说最明显的好处就是降低了用人的成本,因为,本质上跟劳动者产生劳动关系的是劳务派遣公司,而不是用人单位,一切关于人事解释权归劳务公司所有。

上面这一段话看着比较拗口,像绕口令一样,简单说来就是解释了用人单位、劳务公司、劳动者三方之间的关系。题主这个工作是劳务派遣到某区国资委专职审计,一听就是非正式人员,没有编制,说是政府购岗、劳务派遣、临时人员等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值不值得要看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有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打算,目前又没有其他工作做,那就值得去,有三点考虑:

一是在某区国资委上班,不管是不是正式编制人员,都算是基层工作经历,对以后考试入编有好处,特别是公考和事考招考职位条件设置中,明确有招几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

二是反正以后也是要进入单位里工作的,提前历练一下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等能力,也是为日后尽快适应新单位打基础;

三是从人事角度来说,在国资委工作的时间虽然没有编制,但是一直也是算工龄的,考取其他单位编制以后,没有试用期,直接定级,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挣工资刷工龄,何乐而不为。

如果职业规划里并没有考公或者考事业单位的打算,而是找个领域内比较好的企业、上市公司工作,或者创业,还是不要去折腾了,因为跟职业规划背道而驰,去只能是耽误时间,各个系统的发展都有区别,不一个系统差别真的很大,从一个系统跳到另一个系统,又是重新学习,重新入手,当然,为了丰富经历、增加阅历可以直接忽略此建议,因为这样就不需要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

说实话,机关事业单位里的劳务派遣人员是一个非常鸡肋的工作,嚼之无味,弃之可惜,一般做这些的有三类人,一种是想以此为跳板继续考编,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罢,另一种是自身条件达不到考试的要求又想进这样的单位上班,通过考试或者找关系进去的,还有一种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指望他挣钱,有个事儿做就行,会找关系介绍进去。机关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对于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来说不是长久的工作之选,只能作为过渡,短暂的几年还可以,原因也有一些:

1、工资待遇:能跟正式编制人员一样,达到同工同酬的,属于极少数,大多是缴社保、发当地最低标准工资,有的只有固定的工资,甚至没有社保,公积金大多数都没有的。单位里正式编制人员能享受到的财政上有的其他福利待遇都不沾边,只可能单位里面有的才可能会有。跟同事做一样的工作,却没有拿到一样的报酬,刚开始不觉着有什么,时间久了,内心难免不平衡。

2、工作风险:为什么说公务员和事业编是“铁饭碗”,工作中有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的错误小,当时改正过来就没什么问题,但是有的错误大,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甚至是严重的,正式人员遇到这种情况背个处分或者降低职务,临时人员有什么,基本上就直接辞退,即便是辞退,还可能有其他处罚,有时候错误明明是有编制人员犯的,但是单位里为了保持整体大局形象,会丢车保帅,临时人员就成了替罪羊、背锅侠,这在历次新闻中都有出现,屡见不鲜。

3、歧视:可能会有的,并不是所有单位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单位整体风气有关,因为人员身份问题,虽说大家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因为没有编制,始终融入不了办公室的圈子,被歧视对待,比如聊工资这个事情,有一个17年毕业的小姑娘去了某县某局委,一个办公室里其他人在谈论工资的时候,总是避着她,一是工资待遇有差别,怕她听了心里不舒服,同事们是照顾她的情绪,但是时间长了在她看来就是歧视,越来越融入不了圈子,或者说大家没想那么多、那么细,没有照顾她的情绪毫不避讳的大谈特谈,她又会是什么感觉,可想而知。所有人都一样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关系,但是不一样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这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不能消除,只能尽力避免。

综上所述,题主还是要结合自身和现状考虑清楚,同时也要跟招聘单位那边了解透彻,主要是工资待遇、以后发展等,然后再做决定。

Q5:劳务派遣有机会转事业编制吗?

没有!没有!没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逢进必考,这是基本“红线”,谁也无法逾越。除非是政策性安置人员才可能免考进事业单位,也就那么几个群体:一是退役军人;二是知名或取得重大成绩的退役运动员;三是随军家属;四是烈士家属。除此之外,以人才引进方式进入事业单位的,比如中高级职称、博士、拔尖人才、前沿科级人员等,也可面试进入。这是通过特殊渠道可以免考进入事业单位的,除了这些人,其他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必须参加考试,至少要通过直接面试考核。

劳务派遣人员属于临时工性质,人事关系不在用人单位,而是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合同,由劳务中介发放工资待遇,进行人员管理,除了人在用人单位工作外,其他各方面都与用人单位没有直接关系,根本不可能转正入编,更无法提拔晋升。如果不参加考试,大概率是一辈子劳务派遣干到头,毫无前途可言。

由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普遍比较低,没钱途,也没前途,长远来看并不适合久干。如果喜欢体制,建议趁早考个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