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系统?劳务派遣工需要注意些什么?
内容导航:
Q1:对劳务外包派遣人员如何管理
用工企业应充分、正确理解相关法律对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所负的责任和义务
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加强对劳务派遣工的管理
如加强对派遣工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工作条件、工作情绪与工作知觉,并且提供有效的激励,同时进行有效的考核。
用工单位有必要专门针对受派遣员工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考核要能区分绩效的优劣,并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对绩效好的劳务派遣工提供将其转化为企业正式员工的奖励,而对不合格的劳务派遣工则根据派遣协议退回派遣机构
劳务外包准入:
1 劳务外包单位需有相应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2 特种作业人员须有特种作业资质证书并保持有效。
3 相关管理人员需有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及岗位资格证。
4 对劳务分包进行资格审查及评定,确定合格劳务分包。
5 定期进行考核。
Q2:劳务派遣对于远地方员工怎么能做到监督和管理
通过网络监督和管理。
在司法实践中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连带赔偿责任,最大程度保护被派遣员工的合法利益,降低其维权成本。
劳动监察部门应将劳务派遣用工作为重点监督检查领域,对目前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扩大化的问题予以分阶段逐步解决,逐步清理不符合“临时性、替代性和辅助性”派遣岗位要求的派遣用工行为。
Q3:劳务派遣工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你要看此家公司有没有正式的注册过;注册过就有资质来做劳务派遣如果没有那就不能和这家所谓的公司签订合同和工作。
1,一定要明确被派遣的工种、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假等相关事项。
2,劳务派遣只能一次被派才有效如果转派合同不成立。
3,月薪 ,管理,培训都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
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注意每一条款,尤其是薪金,时间方面
Q4:用人单位关于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劳务派遣、档案、保密协议等)
1、应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劳务用工的那些员工,并不受你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
2、员工不按法律规定离职的,你可以不给其办理离职手续,比如开离职证明、调档案等等,并不违法。(这不属于扣押证件、收取财务)见《劳动合同法》第九、第三十七条;
3、关于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我的理解是,这个提前书面通知时间可以大于30日,但不得小于30日,即如果劳动者提前30日以上书面提出离职,公司也必须到期予以办理。但如果写在协议里,可能并没有法律依据。
不过我建议你协议里可以先写上,顶多就是无效,不会牵扯到赔偿问题,无所谓。如果劳动者履行了不是更好吗?
4、根据劳动合同法,你公司需要与劳务派遣公司有劳动关系,即劳动合同,但并未要求你们与劳务工签订协议。即便签订了协议,你们和劳务工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该协议也不可能等同劳动合同。
其实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司法解释还没出台呢,政府给我们做培训时候也说现在有些问题不好定论,需要等司法解释出台才行。再等等吧,应该上半年会出台。
1.应该在《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中明确写明适用那些员工,如果不写明的话,单位与员工都建立了劳动关系对他们就都要适用。
2.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但是不应该扣押档案等。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这种情况最好在公司制度中就最初规定)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3.不可以,约定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无效。单位跟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保守秘密就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Q5:如何管控劳务派遣员工认同用工单位的管理和文化
首先要培训,有些第三方比较专业,泛亚人力就是这样,会进行回炉培训,另外要有合适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让员工看到希望,最主要的,不让让派遣员工感到是被派遣的,公司员工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很重要
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