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计算与存货的减少(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公式。。。)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计算与存货的减少(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公式。。。)

内容导航:

Q1:怎样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现金流量表中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这一项我知道包含营业成本,但是有一些转账的内容,不涉及现金流出的项目,是否需要从营业成本中排除出来?——是的。需要从营业成本中排除出来。

比如保险费的分摊,好几个月前付款后挂在待摊科目,现在每月分摊1万元,没有涉及现金流出,是否要从营业成本(比如5万元)中扣除呢?——是的。要从营业成本(比如5万元)中扣除。

现金流量表,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根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才是准确的。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计算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预付帐款”增加净额-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收购货退回款+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存货”增加净额,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本期并未销售,,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购买,故应予以加回;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计算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预付帐款”增加净额-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收购货退回款+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存货”增加净额,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本期并未销售,,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购买,故应予以加回;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有关的款项中有一部分是前期发生的,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支付,故应予以加回; “预付帐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有关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实际购买的成本。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支付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支出,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购买销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 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存货”的增加净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应收购货退回款”:如果存在购售退回,情况将变得较为复杂。购售退回一般都通过“存货”进行处理,即都减少本期存货。但购售退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来货款就未付,这种购货退回通常不涉及收取现金,一方面减少“存货”,另一方面也减少“应付帐款”,不影响“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另一种情况是购售商品时货款已付,购货退回时可能货款立即收回,也可能本期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本期收回货款,其对“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影响已经通过“存货”的减少得到了体现,因而不存在调整问题;如果本期没有退回货款,(会计核算中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进行处理,即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贷记“存货”帐户。)由于前面在计算“存货”减少时已将这种退回扣除,而实际上货款并未收到,不能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扣除,故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冲回。可以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或“购货退回备查簿”进行计算。 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如火灾引起的存货毁损),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但减少了前面的 “存货”的增加净额,从而减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故应予以加回。 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如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例:某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117万元,实际支付现金10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余额增加1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存货”期末余额增加7万元,则: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0万元 假设本年度发生购货退回10万元,其中2万元因原来就没有支付货款,因而作减少应付帐款处理;另8万元原来购货时货款已付,但退回时因各种原因只收到现金7万元,另1万元货款至年底时尚未收回,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挂帐处理,则: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实际收到购货退回的现金7万元=93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2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万元)+应收购货退回款1万元=93万元

Q2: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公式。。。

因为“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是要单独归集,计入“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同样,“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也是单独归集,是“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减项,所以要把这两项从主营业务成本里面减掉。

现金流量表里面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是涉及到现金的才算,你说的500-30-9+100=561这个,是把净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里面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二者是不一样的。

Q3:会计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跟存货有啥关系,成本中不是已经包括了存货了吗?

大体可以这样说:

营业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预付账款-期初预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本期存货里列支的工资性费用和利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现金流量表与成本计算没有直接的关系,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指购入存货已经支付的款项及其经营过程中支付劳务报酬费用,与存货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按“收付是限制”原则编制的,根据这一原则,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应该是购买商品过程中已经实际支付了现金(含银行存款)的部分。

成本是已经结转出的存货,视同全部是当期用现金购买,而存货期初与期末的差则反映转入成本中的存货是否是当期用现金购买的:如果存货期初余额大于期末余额,则说明结转到成本中的存货价值中这部分价值是前期购买的当期未发生现金支出,要扣减出来;如果存货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则说明当期除转入到成本中的存货外,还有这部分成货也是当期花了现金购入的,就要加上这部分价值。

大体可以这样说:

营业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预付账款-期初预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本期存货里列支的工资性费用和利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Q4: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6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怎样计算??

5、货币资金中支付的采购成本及与业务有关的劳务支出

6、货币资金支付的职工工资福利等

Q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什么?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包括:

1、购买材料支付货款;

2、支付的进项税额; 

3、偿还应付账款; 

4、预付购货款。 

现金流量表的出现,主要是要反映出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经营、投资及融资三个活动分类。现金流量表可用于分析一家机构在短期内有没有足够现金去应付开销。

企业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账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上述公式中所列各项均不包括可以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扩展资料:

现金流量表

(一)营业收入的填列。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营业收入为利润表第一项。但有的营业收入不会形成现金流量:用库存商品发放职工薪酬、用库存商品对外投资、用库存商品进行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新会计准则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用材料对外投资、用材料进行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新会计准则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二)销项税额这个项目应根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填列。

贷方发生额减去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在新会计准则的处理下:工程领用本厂商品,用本厂商品发放职工薪酬、用本厂商品和材料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产生的销项税额,既不会产生现金流量,也不会形成应收账款,应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三)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减去期末余额。

(四)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减去期末余额。

这两个项目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和应收票据项目填列,但只是假定期初大于期末余额的差额最终会形成现金流量。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根据有关情况进行调整。

期末余额应加上由于债务重组减少的金额和应收账款转让换取非货币性资产减少的金额,也应加上由于应收账款让售(带追索权的)产生的利息费用和损失。

(五)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

本项目根据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填列。在新会计准则情况下,无法支付的预收账款批准转销后变成营业外收入,不会形成营业收入,因而应追回,才是正确的现金流量。

(六)坏账准备的调整金额。

本项目根据坏账准备明细账贷方当期计提的金额填列。在新会计准则情况下,由于所有的应收款项都可以计提坏账准备,应收利息、应收股利、预付账款的坏账准备应剔除,只包括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

(七)票据贴现的调整金额。

在现实中流通转让的商业汇票主要是不带息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且主要不是贴现给银行而是转让给其他企业,因而一般不存在贴现利息。但贴现用于支付应付账款和购货的票据也在本项减去。

(八)其他特殊项目的调整金额。

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售后回租、分期收款销售、对外捐赠等特殊业务影响销售额和销项税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