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为啥会出现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
内容导航:
Q1:在我国为啥会出现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它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务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的重要渠道。
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务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务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务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收入。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务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劳务派遣制产生和发展使知识经济和人才流动。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通过不断地满足各种消费群体不断变化的多种需求,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所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劳务工人的需要更为多样性,更为动态化。由此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具有高度专业技术知识、经验与能力的特殊劳务群体,应不同企业之邀,在不同企业、行业、国家之间流动着、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务工人流动的一个新景观。伴随着这种劳务流动,根据各种企业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劳务资源组织和配置的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了。在日本,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劳务派遣制这种用人模式,这些年轻人不但受到了更高级的专业职业教育,而且择业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像在工业经济时期老一辈人那样希望在一个名牌大企业中做终身雇员,而是愿意寻求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能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场所获得自己满意收入的相对自由的职业。
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务派遣,不但满足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并不是我国先开始的,也是从国外学习回来的,无论哪种用工模式,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Q2:为什么这些年忽然遍地都是劳务派遣公司?对供需两方有何影响?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是的,确实是如你所说的情况,到处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也叫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吧!
为什么会遍地都是呢?原因我来跟你分析一下:
1,首先我们看到这几年企业的效益都比较差,特别是出口企业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很大,有些企业都没订单支撑生产运转了,所以企业对人员的要求,特别是对普通员工的要求就是有订单的时候希望能马上招到员工,没订单的时候员工养着成本高又成了负担,普通员工拿着基本工资肯定会离职。这种状况所以就加大了对临时工的需求,也催生了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
2,其次目前普工的主力军大多是新生代的00后,他(她)很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出来工作大部分应该也是随潮流,出来见见世面,锻炼一下。他(她)们每月的工资基本花光,不够家里父母,可能爷爷奶奶还会进行补贴点,对工作的稳定性没概念。当领到一个月的薪水后觉得可以消费一段时间了,累了或者说干的不爽,工作中遇到点挫折立马就辞职走人,所以目前企业普工的离职率是偏高的。对于这些员工他(她)们出去后更偏向于做临时工,因为在工厂是会有很多条条款款制约着他(她)的,比如说工厂的正式员工你要辞工,你必须提前半个月或者1个月提出申请,当企业没找到合适的人时你辞工可能还要往后推,急辞工的话又要扣很多费用。还有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很多企业还压工资,上个月的工资要到这个月20号左右才发,更严重的要拖到月底才付。而相对于外面的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他们就比较灵活了,除了压身份证其它的条件都比企业优越满足他(她)们的需求,如你做满7天以上就可以提前支取你的工资了,还随时可以要求结账走人,你看看简直就是给这些人量身定做的,所以目前外面的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是开了一家又一家,生意都不错,且都能满足到企业的需求。
3,再次,还有就是一些政策的不灵活性。比如说社保的缴纳,本来是个比较好的事情,但对于这些普工来说,他们觉得我本来就只是来这边打几年工,交几年的社保我拿到手上的少了很多,退保手续复杂也只能退自己缴纳的部分。这样一来一部分普工就考虑选择做临时工,临时工集中地就是这些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
4,最后,你肯定会说如果出的工价高自己也可以招到临时工的。是的没错!但是这样你就会把整个市场搅乱,临时工的工价会越来越高。另外还存在一个临时工管理的问题,因临时工你没有买社保等,企业自己招临时工时存在一定风险的,请权衡再做决定。
对供需两方有何影响呢?
其实吧!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就会存在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等现象。这就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正确引导,不能一味的去堵!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的存在也确实解决了当下很多现实的用工需求矛盾。
以上,谢谢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Q3:为什么现在的用人单位大部分都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走合同?
这有什么猫腻,说白了,就是各个单位,公司都在精简人员,但是人员精简了以后,工作又没办法开展,就委托劳务派遣公司给招人,且招来的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什么时候不需要了,也就不要了,就是临时工呗,且行且珍惜啊!!!
Q4:为什么会有派遣公司的存在
1、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的一种形式。在认清劳务派遣实质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劳务派遣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力有多大。对于象我国这样拥有数量巨大的低素质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劳务派遣等劳务经济比较适应我国的要素禀赋,比较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而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发展劳务派遣是不得已而为之。 2、从另一个角度看,劳务派遣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用工不同酬的便利,他们之所以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一方面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同工不同酬可以大大减少薪酬开支,降低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则在于掌控社会资源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不肯让体制外的人分享体制内的好处,用工双轨制成了维护一部分人既得利益、剥夺另一部分人正当利益的工具。 3、同工不同酬不光是违法还是人为制造社会不公,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按身份分配”违背按劳取酬原则,构成对一部分劳动者的歧视,侵犯了他们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损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劳务派遣和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用工体制转轨不到位。实现同工同酬,必须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打破少数人的既得利益,从体制上消除员工的身份差别。
因为有很多事根本就不用倾力倾为的
恩
世界本来就会有
Q5: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关系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谢谢邀请,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我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即劳动力租赁,由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支付报酬,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 而劳务派遣工指的就是被派遣的劳动者。
劳务派遣的好处
采取劳务派遣 有两大的好处,一是让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突破用工编制的限制,二是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办理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劳动者的工资、社会保险待遇,实际上等于也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它们支付的费用当中,包括这笔开支和劳务派遣公司的服务费。
以上和大家讲明白了劳务派遣,下面说说实际情况。
1.突破编制限额
劳务派遣通常采用的政府购买服务。顾名思义,购买服务,那是要花钱的,花多少钱不清楚,反正肯定不是免费的。我就想问一问,公务员事业编本身人员数目就已经很庞大,不精简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还要突破编制限额花钱找人来干活呢?这是不是说,本来应该你编制内人员干的话,又花钱请人来干了,那你是干什么的呢?
再者说,通过购买服务劳务派遣招聘进来的人,颇有临时工的意味,能不能把政府部门的活儿和服务保质保量的干好?这也是个问题。一出事,总是有临时工或者非编制内正式员工干的,这不是请来背锅的吧。
2.被派遣劳动者的待遇
举个例子,政府部门采购的派遣工,实际上是并不符合劳动法所说的“同工同酬”。干最基层最难干的活儿,待遇却没坐办公室的高。这不符合逻辑。另外,据网友说劳务派遣基本上很难转正。
3.网友说“劳务派遣公司”就像皮包公司
在用人方面,多了个派遣公司,也容易滋生腐败。相当于人力劳动力的中间商人。政府给你多少钱不知道,你给被派遣劳动者的肯定是薅羊毛剩下的,不是最低应该也差不多。派遣公司也是要逐利的。还有,有些单位,一般人进不去的,你有了这个派遣公司的关系,可能才能进,这很容易腐败。或者说,我就是政府部门亲戚开的劳务派遣公司,这能没有利益关系么?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下之间出现了好多劳务派遣公司,前些年很少有的。
可见,劳务派遣好处多多。不受编制限额,出了事可以顶包,还有利益。
但是,对于被派遣者和其它行业或人,有啥好处么?只是多了个薅羊毛的商人。
网友就说了,劳务派遣公司就应该取缔。公务员就是公务员,事业编就是事业编,哪来的其他的杂项。
你怎么看,来聊聊!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