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监察大队电话(个人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欠薪,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内容导航:
Q1: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哪个比较好?有何法律依据?
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很多朋友还没搞清楚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区别,很多朋友在公司侵害了自己的劳动权益后,通常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之后就感觉费时费力,还没结果。为什么呢?实际上是我们没有选对渠道和方法,自己来回跑也得不到结果!
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有哪些常见的投诉渠道?
大部分朋友只知道去劳动部门投诉,其实还没搞清劳动部门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诉求,可以分三个部门。
一、劳动监察大队,这是大部分朋友认为的“劳动部门”。
二、劳动仲裁委,全称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为了方便,大家都简称为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委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一、劳动监察大队
通俗地说,劳动监察大队主要是一个对企业的监察执法部门,类似于派出所,更多的稽查公司在劳动关系中的违法行为,对员工的诉求只能尽力那个协调。也可以理解为劳动监察大队可以处罚公司,也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工资,不过若公司甘愿受处罚也不支付拖欠的工资,那么劳动监察大队是没有强制执行权的,最终还是要通过法院。
劳动监察大队处理案件的最长时限也是60个工作日,如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延长30个工作日,关键还不能有一个结果,可能到最后还是建议你去申请劳动仲裁。对照劳动仲裁委员会的45日(最长60日)内完结,孰优孰劣?
二、劳动仲裁委员会
劳动仲裁委员会就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小型法院,目前所有的劳动争议都必须要先申请劳动仲裁,之后才能起诉到法院,否则法院不受理。
劳动仲裁委具有裁决权,公司若不执行或没有起诉到法院,员工是能申请强制执行的。这样不管怎样都会有一个结果。
实话实说,遇到公司侵害自己劳动权益的劳动争议,准备好证据直接去申请劳动仲裁就好。去劳动监察?除非是集体去,要是你一个人,就打消这个想法吧,经历过的朋友都深有感触。
Q2:个人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欠薪,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1、银行工资流水;2、工资条;3、证人证言;4、工作证;5、其他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监察大队不受理,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Q3:劳动监察是什么意思?
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劳动保障监察针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条
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
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
Q4:劳动监察包括什么内容
一、什么是劳动监查 劳动监查是指法定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服务主体遵守劳动法的情况实行检查、督促、纠偏、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劳动监督是保障劳动法得以切实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具有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的特定性、监督内容的全面性、监督性质的多样性等特征。本章从广义上研究劳动监督及法律责任,涵盖但不仅限于劳动监督制度。劳动监督与劳动监察是保障劳动法切实执行的主要环节。 二、劳动监察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监察的内容主要有: 1、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2、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3、单位招聘职工的行为; 4、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5、企业遵守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 6、单位支付职工工资的情况; 7、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8、单位和劳动者缴纳 社会保险费 的情况; 9、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 1 0、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1 1、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1 2、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发放证书的情况; 1 3、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1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Q5:劳动监察是干什么的
【法律分析】: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法律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