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器(个人所得税中劳务的报酬的计算)

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器(个人所得税中劳务的报酬的计算)

内容导航:

Q1:劳务报酬所得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取得的劳务报酬扔按照修改前的税法规定执行。2019年1月1日起,根据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劳务报酬100000元查出税率为40%,扣除数为7000 劳务收入不超过4000 扣除800 超过4000 按应纳税所得额减征20% (100000-100000*20%)*40%-7000=25000元。 x=136764.71

Q2:劳务报酬个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劳务报酬所得 个税计算 公式: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费用。劳务所得月收入未超过5000元的话,不征 个人所得税 。 根据《 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月 工资 5000至8000,超过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8000至12000的,超过8000的部分需要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12000至25000的,超过12000的部分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25000至35000的,超过25000的部分需要缴纳25%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35000至55000的,超过35000的部分需要缴纳30%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55000至80000的,超过部分需要缴纳35%的个人所得税;月工资超过80000的,超过部分需缴纳45%的个人所得税。

Q3:劳务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

因为你的目的是要“开劳务发票”,不是单纯的去缴个人所得税,税务局不会按月开发票的,可以给你开一张发票(一年的),开劳务发票还要交营业税及相应附加的。一楼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对的,那样的算法是按“劳务报酬所得”,而你开“劳务发票”要交营业税,这时缴个人所得税都是定率征收,一般为2%左右(各省不一样),具体缴的税种有:在地税开具发票。

1、营业税按营业额的5%;

2、城建税按营业税的7%(市);

3、教育费附加按营业税的3%;

4、印花税按营业额3/万;

5、个人所得税,一般都采用定率征收,税率为2%左右(各地不一致)。

6、开发票要带相关资料:

1).技术服务相关协议发复印件付款方付款证明

2).经办人(收款人)身份证复印件

3).付款方税务登记复印件

两种算法:1、按4000/月算( 4000-800)*20%*12=7680元,不过要在税务部门开12张发票。

2、按全年48000元算 48000(1-20%)*30%-2000=9520元。只开一张发票。

其他不需要。

营业税:6500*5%=325

城建税: 325*7%=22.75

教育费附加: 325*3%=9.75

地方教育附加: 325*1%=3.25

个人所得税,采取附征的办法,附征率1%-3%左右,普遍是2%,各地规定不一。应纳个人所得税=劳务费*附征率=6500*2%=130

合计应交税费490.75元。

Q4:个人所得税中劳务的报酬的计算

我认为是 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0000,应该加征

48000*30%-2000=12400

我认为是=60000*(1-20%)*20% = 9600元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劳务报酬100000元查出税率为40%,扣除数为7000 劳务收入不超过4000 扣除800 超过4000 按应纳税所得额减征20% (100000-100000*20%)*40%-7000=25000元。 x=136764.71

Q5:个税计算公式

个税的项目很多,根据不同的个税项目有不同的个税计算公式,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1、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项目,比如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及劳务报酬所得,根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应纳个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对于其他个税项目,一般适用比例税率计算公式,比较简单些,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8000-3500=4500 (扣除个税免征额3500元)

4500*10%-105=345  (4500元适用于税率级数二)

 

工资8000,需要缴个人所得税:345元

 

税前工资8,000.00元 五险一金0.00元 缴纳个税345.00元

税前工资 8,000.00

五险一金 0.00

起征点 3,500.00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 -五险一金 - 起征点

= 8,000.00 -0.00 - 3,500.00

= 4,500.00

应纳税所得额 4,500.00,参照税率表,得到税率 10%,速算扣除数 105.00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0<X≤1,500) 3% 0

2 (1,500<X≤4,500) 10% 105

3 (4,500<X≤9,000) 20% 555

4 (9,000<X≤35,000) 25% 1,005

5 (35,000<X≤55,000) 30% 2,755

6 (55,000<X≤80,000) 35% 5,505

7 (X>80,000) 45% 13,505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4,500.00 × 10% - 105.00

= 345.00

税后工资 = 税前工资 - 五险一金 - 应纳个税

= 8,000.00 - 0.00 - 345.00

= 7,655.00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现行方法

(总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计算7级标准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 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  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工资8000,无任何加减。如果和计算?——(8000-3500)*10%-105=450-105=3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