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成本会计分录(劳务收入会计分录)

劳务成本会计分录(劳务收入会计分录)

内容导航:

Q1:劳务收入会计分录

至2008年底项目进度=126/360=35%

确认收入=400*35%=140

确认费用=126

至2009年底项目进度=315/360=87.5%

确认收入=400*87.5%-140=210

确认费用=315-126=189

2008年:

1、2008年3月30日,甲公司预收乙公司支付的项目款170万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70

贷:预收账款 170

2、2008年底确认收入、费用

借:劳务成本 126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6 (假设主要支出是员工薪酬)

借:预收账款 1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6

贷:劳务成本 126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一增值税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劳务服务收入

Q2:单位转账给个人,用途是劳务费,会计分录要怎么做

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

公司垫付的劳务费发票已开但款未收回会计分录怎么作

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X人

    现金或银行存款

借:预付帐款--个人

贷:银行存款

借:开发成本

贷:预付帐款

同意这个  顶下 我也这么认为的

1、如果支付给个人劳务费,这个个人属于本单位职工,那么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付款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2、如果支付给个人劳务费,这个个人是提供劳务的外部单位人员,那么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金额)--当然,如果能缴纳着个税的话

   贷: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借:预付帐款--个人

贷:银行存款

我们公司也经常划劳务费给个人,一般开个转帐支票。然后转入成本

借:开发成本

贷:预付帐款

Q3:劳务输出的账务处理

1,劳务输出的账务处理:

一种方法是,将收到的全部工资、保险、派遣费等做收入,然后将支付的工资、保险费等做成本,按二者的差作为营业税计税基础缴税。这样收取用工单位的各项时,全额开营业发票,支出就与一般企业一样了;

二种方法是,将收取的劳务派遣费做为收入,其他做代收代付处理,收到时做在往来账上,直接用收入作为营业税计税基础缴税。这样收取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费时,开营业发票,收到其他代收代交的费用可开结算性收据。

2,收到或支付劳务费时的账务处理:

在开出发票时,作: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预收账款 每月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在收到款项时,作: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Q4:劳务费账务处理

视情况而定,可以入管理费用--劳务费用。

  劳务费,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它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在于劳务报酬是独立个人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劳务报酬是指所得: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1、代扣时: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1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02、代缴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

要先计提个人所得税,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现金交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解决办法有几种,不过让劳务人员去地税开发票,我感觉第一他个人可能不愿意,第二需要扣缴税金,他还会再跟你要这些钱,比较麻烦。

方法一:如果人员并不多,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你可以让他们找些交通费的打车票来报,这样,不会影响税前抵扣;

方法二:如果金额很多,你可以找一家公司签一个长期合同,然后给一个手续费出去。

方法三:就是走正常账,让个人去地税开出发票,但这种方法很麻烦,特别是你每个月都要发生。

1、代扣时: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1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02、代缴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1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

Q5:建筑劳务公司常用的会计分录

1、收到劳务费,开具发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计提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及企业承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其他应付款—社保 (企业交纳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企业交纳部分)

3、支付派遣人员的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个人承担的社保和公积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可以扣减3500和个人社保)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扩展资料

编制

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方法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