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应带物品清单?一般物资采购方式中,什么是询价和定向采购方式?

旅游应带物品清单?一般物资采购方式中,什么是询价和定向采购方式?

内容导航:

Q1:一般物资采购方式中,什么是询价和定向采购方式?

1、询价采购是采购人向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让其报价,在报价基础上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询价的目的是从询价中获得最准确的价格信息,以便在报价过程中对工程材料(设备)及时、正确的定价,从而保证准确控制投资额、节省投资、降低成本。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购项目,可以采用询价方式采购。

2、定向采购就是确定某一个最好的供应商,以后就全部定向从该供应商处采购物资或劳务。

扩展资料

企业确定采购价格的主要管控措施

1、健全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

2、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询价采购

参考资料来源:财政部-强化采购风险管控提高企业采购效能

Q2:关于“存货核算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障生产经营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企业要不断地购入、耗用或销售存货。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价值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存货核算,应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促使企业努力降低存货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企业中,存货成本直接影响利润水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品种日益更新,存货价格变化较快,企业领导层更为关心存货的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因而使得存货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越来越大。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对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不仅能提高核算的精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及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存货核算,应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促使企业努力降低存货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反映和监督存货资金的占用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企业中,存货成本直接影响利润水平,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品种日益更新,存货价格变化较快,企业领导层更为关心存货的资金占用及周转情况,因而使得存货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越来越大。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对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不仅能提高核算的精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及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存货存货的确认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但资产负债表日均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

存货核算应用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次使用的、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周转材料等存货,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建造承包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的存货,通常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存货核算应用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应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企业应以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2、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1)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存货核算应用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存货核算应用的影响等因素。

2、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存货核算模型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但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回转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核算-功能

接收采购系统产生的已审核(核销)的采购发票和外购入库单,进行外购入库核算和凭证处理。接收仓存系统所有

存货核算模型的出入库单据,进行出入库金额核算和凭证处理。

接收销售系统产生的已审核(核销)的销售发票和销售出库单,进行销售出库核算和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凭证处理。核算系统将材料出库核算的结果传递给成本系统,成本系统将计算出的半成品、产成品入库成本传递到核算系统,进行半成品、产成品出库核算。

应计入外购入库成本的采购费用(运费、装卸费等)生成其他应付单传递到应付系统。应计入委外加工入库成本的加工费生成其他应付单传递到应付系统。核算系统生成的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

Q3:徽采商城上采购商品应属于什么采购方式

包装盒,采购时计入“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使用周转材料科目。使用时分情况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或生产成本。

扩展资料:

分类:低值易耗品按其用途一般可以分成。

一般工具:直接用于生产过程的各种工具。如刀具、夹具、模具及其他各种辅助工具。

专用工具:指专门用于生产各种产品或仅在某道工序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如专门模具、专用夹具等。

替换设备:指容易磨损、更换频繁或为生产不同产品需要替换使用的各种设备。如轧制钢材用的轧锟、浇铸钢锭的锭模。

包装容器:指用于企业内部周转使用,既不出租、也不出借的各种包装物品。如盛放材料、储存商品的木桶、瓷缸等。

劳动保护用品:指发给工人用于劳动保护的安全帽、工作服和各种防护用品。

管理用具:指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用的各种家具和办公用品。如文件柜、打字机等。

其他低值易耗品: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低值易耗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低值易耗品

公开招标,就是这么简单。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采购方式

包装盒,采购时计入“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使用周转材料科目。使用时分情况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或生产成本。

Q4:一般企业的采购方式有哪些

1、招标采购:是由需方提出招标条件和合同条件,有许多供应商同时投标报价。通过招标,需方能够获得价格更合理,条件更为优惠的物资供应。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

2、非招标采购:是指以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之外的方式取得货物、工程、服务所采用的采购方式。非招标方式分为询价、比价、议价等方式。

3、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包括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内属于通用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属于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当实行部门集中采购。相对于集中采购,称为分散采购。

扩展资料

采购的原则:

1成本底线:采购并不应该只作为一种服务职能起作用,还应该符合其用户的要求而不至于用户提出过多问题。采购部门应该能够提出现有的产品设计、所使用的原料或部件的备选方案和备选的供应商。

2、跨部门沟通:采购决策不能孤立地制定,并且不能仅以采购业绩的最优为目标。制定采购决策时应该考虑这些决策对于其他主要活动的影响。采购和供应战略只有与所有领域和有关的经理紧密合作才能有效地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购方式

Q5: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原则和依据有哪些?

1、确定原则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按下列情况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值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级R≥100,

二级100>R≥50,

三级50>R≥10,

四级R<10。

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β的取值,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

2、依据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扩展资料:

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

一、适用

1、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2、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3、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二、不适用

1、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2、军事设施;

3、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4、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5、地下储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大危险源分级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等)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的手段(如粉碎、压缩、干燥、蒸发、焚烧等)或生物化学作用(如氧化、消化分解、吸收等)用以缩小其体积、加速其自然净化的过程.通常也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但是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终仍有一定量的固体废物残存,对这部分废物需要妥善地加以处置.特别在处理废物时,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对有毒有害废物应确保不致对人类产生危害.对城市产生的固体废物制定全面的、综合性处理规划是非常必要的.综合处理的目的是将城市中各种废物集中到一定地点,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组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通过综合处理可以对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置,减少最终废物排放量,减轻对地区的环境污染,防止二次污染的扩散,同时还能做到总处理费用低,资源利用效率高.

  编辑本段分类

  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其性质、状态和来源进行分类,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欧美等许多国家按来源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五类.

  编辑本段固体废物的防治

  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 a. 资源的回收 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技术可行、产品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b. 无害化处置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编辑本段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从固体废物中回收资源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

  发展简史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1000年,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克里特岛的首府诺萨斯即有垃圾覆土埋入大坑的处理.但大部分古代城市的固体废物都是任意丢弃,年复一年,甚至使城市埋没,有的城市是后来在废墟上重建的.英国巴斯城的现址,比它在古罗马时期的原址高出4~7米. 为了保护环境,古代有些城市颁布过管理垃圾的法令.古罗马的一个标志台上写着“垃圾必须倒往远处,违者罚款”.1384年英国颁布禁止把垃圾倒入河流的法令.苏格兰大城市爱丁堡18世纪设有大废料场,将废料分类出售.1874年英国建成世界第一座焚化炉,垃圾焚化后,将余烬填埋.1875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集中处置垃圾.最早的处置方法主要是填埋或焚烧. 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粪便和利用垃圾堆肥的处置方法.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美国100年前80%人口在农村,现在80%人口在城市),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固体废物排出量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保护受到重视,污染治理技术迅速发展.大体上形成一系列处置方法.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日本等国由于废物放置场地紧张,处理费用浩大,也由于资源缺乏,提出了“资源循环”的概念.为了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关和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特征和对环境的危害,研究固体废物的处置、回收、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及制定各种规章和环境标准,出版有关书刊.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途径

  固体废物的主要利用途径为:①利用矿物废料作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填垫材料,冶金、化工和轻工等工业原料.②利用含碳、油或其他有机物质的废物从中回收能源.③利用含有土壤、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废物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

  管理措施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资源的主要措施为: ①改革生产工艺,少排废物: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使物品不致很快变成废物.采用精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例如在选矿工序中,提高铁矿石品位,可以少加造渣剂和焦炭,从而减少高炉渣的排放量.工业先进国家采用这种方法后,高炉渣排放量比原来可减少一半以上. ②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改革传统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使生产第一种产品的废物,成为第二种产品的原料,使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废物又成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等等,最后只剩下少量废物排入环境,这样能取得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效益. ③把固体废物纳入资源管理范围:制订固体废物资源化方针和鼓励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建立起固体废物资源化体系,把有明确用途的废物纳入资源分配计划;暂时不能利用的废物作为后备资源储藏起来. ④制定固体废物的管理法规:有关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和利用固体废物的政策都通过立法手段体现出来.一些国家都制定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以及环境标准.

  发展趋势

  为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许多国家不断采取新措施和新技术来处理和利用固体废物.矿业废物从在低洼地堆存,发展为矿山土地复原、安全筑坝等.工业废物从消极堆存,发展到综合利用.城市垃圾从人工收集、输送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和管道化收集输送;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滤沥循环填埋;从露天焚化和利用焚化炉,发展到回收能源的焚化,中温和高温分解等,从压缩成型发展为高压压缩成型.城市有机垃圾和农业有机废物还用于制取沼气回收能源.工业有害渣从隔离堆存发展到化学固定、化学转化以防止污染.总的趋势是从消极处置转向积极利用,实现废物的再资源化. 对城市垃圾进行分选回收.根据垃圾的化学、物理性质,如比重、 电磁性、 颜色、回弹性、可燃性等进行分选,再用干法、水浆机法、高温或中温分解等方法处理,从中回收金属、玻璃、造纸原料、塑料等物资,同时回收热能和可燃气体. 对于工业废渣,大多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美国自70年代以来,已将每年排出的4000多万吨钢渣和高炉渣全部利用起来.英国、法国、瑞典、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的高炉渣也在当年全部得到利用.中国、苏联高炉渣的利用率为70%以上,日本为85%.日本、丹麦等国已将粉煤灰全部利用起来,美国的利用率为20%,中国为10%.

  编辑本段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一、固体废物的涵义

  人类一切活动(包括生产与生活)过程产生的、对原过程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residue);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refuse).“固体废物”实际上只是针对原过程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产生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对其他生产或生活过程有用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行业的生产原料,或可以直接再利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产生的途径与分类

  社会物料流与固体废物产生的途径,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可用图9—1所示的社会物料流程描述这一规律.分析该流程图,可以获得两点启示:①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是开发和利用了自然资源,而最终将资源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资源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变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的形式返回到自然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②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直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单位产品原料的消耗量,减少原料的开发.固体废物是社会物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遵循上述规律.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我国制定的《固休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厂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工业固体废物,由于其对环境与人类具有特别的危害性,单独分列出一个“危险废物”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