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赔偿标准?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赔偿标准?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导航:

Q1: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1、用工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劳务关系主体不特定,类型较多。可以是自然人与单位、自然人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2、劳动者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最低工资等待遇,劳务关系中的劳动者不享有。3、合同约定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中,双方根据《劳动法》约定合同期限、社会保险等条款,劳务关系中往往只约定报酬。4、用工期限不同。劳动关系具有稳定性,合同期、试用期严格约定。劳务关系具有临时性,用工期限短。5、隶属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隶属于单位,需要接受单位规章制度的管理。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只体现财产关系,不存在行政隶属。6、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劳务关系适用《民法总则》以及《合同法》。7、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和内容不同。对外责任中,若是劳动关系则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关系由劳动者承担;相互责任中,若是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除了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经济补偿金等行政责任;若是劳务关系,则只需承担侵权和违约等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Q2: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受伤害赔偿一样吗

不一样,劳务关系受伤赔偿是按人身损害标准请求赔偿,向法院诉讼。劳动关系受伤赔偿是按工伤标准请求赔偿,是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你与工厂签订的劳务协议,看是否有关于这方面的约定,有的话按约定来办。这个需自己争取。

商业保险方面,符合理赔条件的,可以按规定赔付的。

Q3: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怎么区别?

①劳动关系是雇主与劳动者生产要素的结合,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协议。

②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和经济法调整,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

③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关系主体只能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个体劳动者。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是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可以是法人、组织和公民。他们也可以是公民、法人和组织。

④主体的性质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既有财产关系、经济关系,也有个人关系,即行政从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外,还应当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安排,遵守规章制度(考勤、考核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只有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两个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属性,不存在行政从属关系,没有管理和被管理、支配和支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提供劳动服务。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应当相互独立,地位平等。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

⑤承担责任不同

劳动关系是以用人单位名义工作的劳动者。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他们提供劳动的行为属于义务行为,是用人单位整体行为的一部分。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无关。

劳动关系是指提供劳动服务的一方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劳动活动,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劳动关系。如果第三方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完全是由于自己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过失造成的,则损害与雇主无关。

⑥国家干预的合同程度不同

在我国,劳动合同的条款和内容往往是由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除当事人一致同意外,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条件终止劳动合同等。劳务合同不受国家干预,合同内容的约定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自主权。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外,由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

⑦内部规章的约束力不同。

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或从属劳动合同。企业对职工遵守内部规章制度的情况有进行奖励的单方权力。用人单位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规章制度,或者用人单位未经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和其他权力机关制定或者按照相应的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违反行政法规和政策,履行告知义务,发生劳动争议的,这些规章和劳动合同将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

Q4: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异同?

劳务合同是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务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从法律适用看,劳务合同适用于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和其它民事法律所调整,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所调整。。

劳动合同会更正式,更有保障。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

劳务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劳务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的统一,消费过程可以独立于外,如服装加工,家具制作等等。还有一种是劳动者的劳动与购买者的消费同步,劳动者提供使用价值的过程,如饮食、理发等等,劳动行为以劳动成果的形式呈现。劳务合同是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就有关提供和使用劳动力问题而订立的协议。

1、劳务合同:是两个法人单位之间的经济合同,也就是某企业将其某类业务或服务工作以劳务外包的方式整体委托另一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来承担的经营行为。比如现在的很多企业其办公场所的管理都是以业务外包的方式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2、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就是法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体之间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契约。

3、二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两个企业之间是以某项业务或服务工作作为经济关系为主要内容,所签订的是劳务承包协议,协议的要点是所承包业务的质量标准和整体业务的承保价格。承包以后承包单位用多少人、用什么人发包单位不用管,这些人与发包单位没有任何劳动关系。

——后者:是法人单位与劳动者作为建立劳动关系关系为主要内容,所签合同要点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自的权力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Q5: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工伤赔偿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1、劳动关系中,发生工作伤害的,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的。

2、劳务关系中的赔偿依所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存在劳动关系是工伤赔偿的前提,劳务关系不能申请工伤,但能提起侵权,要求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