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计算公式器(个人所得税中劳务的报酬的计算)
内容导航:
Q1:劳务个人所得税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其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于每一次取得劳务报 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减除800元费用后乘以20%的税率为应纳税额。 每次取得报酬4000元以上的,应减去20%费用后乘以20%的税率为应 纳税额。但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即 一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加征五成,超过 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 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工资底薪1500 当月提成6800 劳务个人所得税应该交:(1500+6800)*(1-20%)*20%=1328
Q2:劳务报酬怎么计算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00000*30%=90000为可税前扣除部分的最大限额
{300000*(1-20%)-20000}*40%-7000
对!呵呵!看来是那天晚上老糊涂了!哈哈
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王某收入87000元,超过50000元,税率按40%,速算扣除数7000元。应交个人所得税=[87000×(1-20%)]×40%-7000=20840元
Q3:个人所得税中劳务的报酬的计算
我认为是 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0000,应该加征
48000*30%-2000=12400
我认为是=60000*(1-20%)*20% = 9600元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劳务报酬100000元查出税率为40%,扣除数为7000 劳务收入不超过4000 扣除800 超过4000 按应纳税所得额减征20% (100000-100000*20%)*40%-7000=25000元。 x=136764.71
Q4:生育津贴怎么计算?
生育津贴=劳动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30天X产假天数。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对职业妇女由于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可在终止妊娠6个月内,拿相关资料到社保中心申请办理。
生育津贴怎么计算?
生育津贴金额与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产假天数相关,不能直接用月工资金额计算。
计算公式:生育津贴=劳动单位月平均缴费工资/30天X假期天数。
如果你的缴费基数高于单位的平均基数,则多出的部分由单位补齐。如果你的缴费基数低于单位的平均基数,那么按单位基数计算。
假期天数:劳动法规定,产假的正常天数为98天,高龄、难产、多孩会根据情况增加产假天数。
生育津贴一般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由于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把生育津贴称之为生育现金补助。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的看护假假期津贴向统筹地区生育保险基金报销的程序,所以需要注意相关的规定。
领取程序
在终止妊娠6个月内,拿相关资料到社保中心申请办理。
材料有:准生证,出生证,病例,出院小结,单位证明材料,社保卡。
生育津贴体现了非常国家政策人性化的一面,希望咱们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好。
Q5:劳务费计算公式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800元。
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1-20%)*20%
(3)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缴1)营业税5.55%
2)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税,
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外聘教师“兼课”取得的收入,属劳务报酬所得, 依法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支付报酬的单位代扣代缴。税款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 000元的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800) *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20 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20%
3、每次收入在20 000元以上50 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30% - 2 000
4、每次收入在50 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 40% - 7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