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计算公式计算器(劳务费如何计算税率?)

劳务费计算公式计算器(劳务费如何计算税率?)

内容导航:

Q1:有关税率、利息的公式(比较常见的)!

有关税率方面:

  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目前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500元 不超过475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两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超过500元至2,000元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10,3759超过100,000元 超过70,375元的部分 4515,375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适用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部分 30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5,5057超过80,000元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13,505根据新税率算出来的无效年终奖区间(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无效区间 说明 1不超过1,500元 30无效纳税区间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无效区间减去1元的年终奖金额而言,税前收入增加税后升入不升反降或保持不变。二是各区间的起点都是税率变化相应点。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10518,001-19,283.333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55554,001-60,187.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1,005108,001-114,60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2,755420,001-447,50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5,505660,001-706,538.467超过80,000元 4513,505960,001-1,120,00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2000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目前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5千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超过5千元到1万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2503超过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1,2504超过3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6,75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级数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不含税应纳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超过1.5万元到3万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7503超过3万元至6万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3,7504超过6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14,750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额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每次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2万元的 不超过1.6万元的 200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2超过2万元到5万元的部分 超过1.6万元至3.7万元的部分 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7,000

  其它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20%

  有关利息方面:

  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二、利率的换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三、计息起点 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 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 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 四、存期的计算? 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 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 计算。? 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 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 五、外币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 外币储蓄存款利率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执行,实行原币储蓄,原币计息(辅币可按当日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支付)。其计息规定和计算办法比照人民币储蓄办法。

现在没有利息税了,他的计算公式本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Q2:劳务费如何计算

劳务费税率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款务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Q3:劳务费如何计算税率?

劳务费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款=劳务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附计算依据: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收入超过20000元的,还要加成征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Q4:我在与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公司如果违约,要支付给劳动者吗?

“你和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作时间三年,期间若公司以任何理由辞退你,要支付你六万元人民币做为劳动合同违约金”;因为该项约定不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因此约定有效(个人观点)。

  被公司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除特殊情况外(如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等),当然应该有经济补偿或赔偿。如果符合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8条和第87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范围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还应按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还应向你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时的工资支付时间详见《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详见《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如果不按时支付,可以要求按《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加付补偿金。

  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书名号《》中所涉及的内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网上搜索这些内容都能找到全文的。

需要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

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

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

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1.公司如果违约,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2.您可以自己工作的性质提出对迟到工资的抗辩

3.建议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既然合同中有约定,他就要给你支付,但是前提是你不是因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被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还有一点,你们的很多约定都是建立在嘴巴上的,这对你很不利!

他说你违反公司制度,要扣我工资和辞退我,理由合法合理吗?(我没见所谓迟到一分钟扣一块钱的制度贴在哪,他也没拿他所谓的制度让我签字)

不合法!规章制度要公示~

Q5:劳务报酬 税后到手20500,税前多少?怎么算?

税前收入超过2万不到5万的部分,适用30%的税率,你的情况应该是适用这个税率

有个公式,我忘了,不过可以列个方程,设税前收入为x

x-【x×(1-20%)×30%-2000】=20500

解得:x=24342.11元

11904.76

应纳税元

应交个人所得税=19473.68*30%-2000=3842.11元

还原为税前所得为=3842.11+20500=24342.11元

税前24404.76

是20%的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