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官网(福建建筑内业资料都用什么软件)
内容导航:
Q1:福建建筑内业资料都用什么软件
筑业福建资料软件配套标准:
1.《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T13-56-2011)配套表格
2.《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 DBJ13-56-2004》及填写示范文本
3.《福建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 DBJ/T13-119-2010》
4.《福建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 DBJ/T13-112-2009》
5.《福建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编写指南》
6.福建省《城市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程 DBJ13-90-2007》
福建都在筑业的资料软件,而且现在福建升级新规程,刚刚正式执行,可以到中国工程预算网下载相关软件
如果是做内业资料的话! 施工方:智通,天正 建设方:晨曦,五星(造价定额) 监理好象没有这类软件.都是用电子表格. 现福建2009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和报名信息已经陆续给出。大概到6月底结束,准考证打印在考前一周左右开始领取。
Q2:E实名-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都有些什么用处?
这可是有多种实用性功能啊,具体有实名登记注册、电子名片、扫码或人脸识别考勤打卡、找活记工、技能培训、人员管理、进度管理、项目管理、资质管理、免费保险、法律咨询。
农民工生产生活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重点工程,劳务实名制也是近年在大力推崇的民生重点工程。 劳务实名制对企业而言,建筑实名制规范用工情况,优化劳务资源抵,预防劳务纠纷,从根本上规避用工风险; 对农民工而言,可以督促企业、劳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务合同,有效监督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等,明确权利划分和保障双方利益,为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Q3:云筑网劳务实名制录入信息是怎么回事?
Q4:建筑工人实名制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吗?
住建部于5月发布《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订了实名制管理的信息标准,初步建成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数据平台,依托各省市行管部门的实名制系统上报数据,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全国行管部门实名制系统的对接,届时,未在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登记的工人,将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实名制已经是大势所趋。
全国实名制平台的建立,畅想不久的将来:
1、实名制管理要求有了标准,将引导建筑行业的实名制管理工作;
2、全国实名制数据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工人信息,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将为行业用工带来巨大的改变;
3、基于大数据分析,将为各级行管部门和建筑企业,创造广泛的应用空间,显著提高用工管理水平。
Q5:施工单位实名制的具体操作
很常见啊,工地围挡上都写着:中铁十八局,南通三建之类的实名!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劳务用工有法可依
从2004年起,我市先后制定了建筑业劳务用工八项管理制度。分别是:为解决责任不清晰问题,建立了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制;为防止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建立了实名制管理及工资预储账户、月清月结和保证金制度;为加强施工全过程劳务用工组织管理,建立了劳务队长制度;为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了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了生产生活保障制度;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了投诉调解制度。2011年,重新修订了《天津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增设“劳务用工管理”章节,确立了用工管理的法律地位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2012年,出台了《天津市建筑业劳务用工管理办法》,我市建筑业劳务用工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二、搭建信息平台,推行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
为管理好几十万建筑业农民工,有效监管几千个工地的用工情况,自2009年开始,我市推行了《建筑业劳务用工综合管理系统》,实施了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一方面,该系统具有信息脱机录入、统计分析和信息上传功能,施工企业通过该系统对工地的农民工进行实名制登记、考勤和工资管理。另一方面,该系统具有实时监管、预警、投诉受理等功能,市、区县两级建委可通过系统对施工现场劳务用工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五年来,该系统被下载使用3.3万余次。目前,我市在施项目实名制建立率超过90%。全市劳务用工管理清晰,纠纷可追溯,工资基本无拖欠。
三、注重技能培训,劳务用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建立起市、区县(集团)和建设项目三级培训网络。其中,第一级培训机构为市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学校,负责制定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培训计划,编写培训大纲和教材,检查指导各区县、各企业的培训情况。第二级培训机构为具备市人社局技能培训资格的11所培训分校,集中在部分区(县)和集团(总)公司,承担施工一线操作工人的初、中、高级技能培训,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由市人社局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级培训是建筑业农民工业校,目前全市用工人数超过200人的4232个工地建立了农民工业校,负责工人进场前培训。自2009年以来,进场培训率连续保持100%;一、二级网络累计培训35.8万人,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65%。目前,我们已在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建立了19个劳务基地,定向培养建筑业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