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是干什么的?可靠吗?)

重庆市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是干什么的?可靠吗?)

内容导航:

Q1:入职签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公司是一家与沈飞合作多年的公司。那这劳务公司靠谱吗。

你这种情况属于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你可以向该劳务派遣公司了解下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场所等信息,入职前应该是先了解公司信息的,也可以在网上查找。看着加劳务派遣单位是否有资质。

如果该公司常年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合作,也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了解公司的。

补充一点,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个劳动合同应当是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要交保险,享受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劳务合同按双方约定的执行。不受劳动法保护

Q2:劳务派遣公司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

劳务派遣机构分离了传统企业的部分劳动管理职能,通过蓄积不同用人单位的特种岗位、任务需求,具有规模地经营特种劳务,赚取利润。是劳动雇佣资本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在于:降低了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及时满足用人单位的特种用工需求;将特定的劳动力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因此,从微观市场主体的角度看,劳务派遣机构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达到了一种共赢;从宏观层面来看,劳务派遣机构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务派遣机构不同于职业中介机构,后者只是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中介服务费,劳动者与其是客户关系。前者则是经营劳务的专业企业,通过它实现的就业是非传统的工作安排形式。目前,劳务派遣机构有两种形式:一是劳务租赁公司或合同劳务公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Q3:劳务派遣公司是干什么的?可靠吗?

说白了就是劳动力买卖公司,赚人头费的。看看我被广州碧软息科技有限公司恶意欠新的经历就知道靠不靠谱了。

我的劳动合同是与碧软签订的,外派到成都软件园E5-1栋-10楼的埃森哲(中国)成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康德乐项目组工作。

当初我来埃森哲是一是想见识一下埃森哲这所谓的世界500强外企,二是急需2年连续的成都社保,可随着时间越长,我才发现到处都是坑。入职offer上说的每年涨薪但我干了2年多一分钱没见到,问碧软,说是埃森哲不给涨,好吧,2000多的工资,涨几十懒得去费神,你爱涨不涨。埃森哲人员流失率数简直是超高水准,员工隔三差五换,正式员工据说转正才2800左右,实习生开始72一天,后来招不到人,涨成现在的100。碧软说好的生日补贴竟然还要自己去要才能发,不要就不发,还有比这更奇葩的规定吗?埃森哲舍不的钱给这个岗位安工作电话,自己掏话费不说,你偶尔耍一下手机,看到就各种唧唧歪歪。每逢过节埃森哲的正式员工发东西,刚开始还有,后来外包的和实习生都不发了,埃森哲是全靠招聘大量的实习生来节约人力成本的。

等2年社保到期,我立即向碧软HR以邮件方式申请了离职,并请她把离职流程及要填的表发给我。但无人理会我。第三天还是没理我,我就自己主动打电话询问,才告知我需要填一个简单碧软的离职模板,发给项目组,离职时间由项目组批复为准,邮件抄送给碧软备案就可以了。最后项目批准的离职时间为当月最后1天。

替补人员由碧软招聘,我负责带新人并在最后一天办理工作及物品的移交。带新人这段时间意味着2个人的工资,而埃森哲坚决只出1个,碧软也不想出,最后双方约定移交时间为3天,这3天我的工资也由碧软发放,但本月的社保不会给我买,如果要买,我自己出钱。几次交涉,都是这个结果。

等替补人员到场,听说交接只要3天,她很吃惊,说她连入职都没有办,合同也没有签就让她过来上班,她觉得有点不靠谱,今天只是过来了解情况,并没有决定要上岗。她说3天学不完,她不愿意。碧软和埃森哲沟通了几次,最后约定为到我离职的最后1天。

但第二天,人家根本没来。碧软把原因归结到我说太多,把人家吓走了。埃森哲担心到我离职碧软都还找不到人,隔天就指派了2个实习生来跟我学习,这半个月我一直手把手尽心尽力在教她们,甚至还编写了份详细的操作指南,在之前,埃森哲甚至没有一份岗位职责及操作手册。但当我所有工作和物品都交给实习生后,埃森哲竟然不给我在移交单上签字。也够无耻的。

到离职当天,碧软还没有招聘到人,而我肯定是要走的,结果竟然厚颜无耻说她们没有批准我离职,说项目组批准的不做数,如果我要走,就算旷工,不发工资。离职当天,我去埃森哲HR、IT、行政各个部门去挨个咨询离职流程,是否需要填表签字这些。奇怪的是我走一圈,埃森哲这些部门竟然都不知道,好吧,根据在艾森哲呆这2年观察到的糟糕而又落后的管理方式,出现这种疏漏真的再正常不过。但如果我们不按流程来,却会给他们找到扣工资的任何理由,这些资本家可不会关心求职者的利益。最后我又跑了好几次,都快到下班了,才发个邮件过来,说填个表就算离职流程走完。这就是所谓的世界500强??

到发工资的日子,这2家黑心公司竟然真的1分钱都没有发,我打电话不接,发QQ和微信都不回。我不打算走劳动仲裁,一是百度了一下大家分享的经历,都不乐观,除了反复拖延,甚至大部分还偏向公司。二是2000多块钱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耗费,我想这大概也是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有恃无恐的原因吧之一。

我认真执行规则,交接工作物品,甚至我走后都还在给实习生答疑解惑,换来的却是白干。我是真的低估了碧软和埃森哲的贪婪和黑心。我不靠这点钱救命,但你们的吃相实在太恶心,想必通过这种下作的手段已经给你们积累了不少资本吧?但是我也不能白白损失,既然你们都不要脸,那就让你们的不要脸再出名一点好了。

根据我的此次劳务派遣的经历,我总结了以下经验及解决办法:

1,还没签第三方劳务派遣或者正打算考虑的,如果可以,千万千万不要入这个坑,特别是异地,当出现纠纷时,因为距离的原因,找人理论都不方便,但却对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互相推诿扯皮提供了便利。而且异地,注册地和合同履行地不同,虽然可以在合同履行的提起仲裁,但仍然很麻烦,也有可能会出现互相推诿。拖时间对我们也不利。

2,已经签了劳动合同的,要打算离职的,从一开始提离职起,包括发邮件,电话,文字沟通等等,保留好所有证据,为需要劳动仲裁时提供证据。如果在离职沟通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给付工资的恶意倾向,哪怕是那么一点点,先想办法请假,请的越多越好,就算请不到假,也要消极怠工,直到把上个月工资拿到手,立即自动离职,绝对不要移交工作。就让这些黑心无良的企业能乱多少是多少。

3,损失工资的也不要难过,我们可以先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来维权。先劳动仲裁,不行再提起诉讼。这个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损失来斟酌,看怎样才更划算。如果我们不要回损失,那就想办法投诉,投诉点尽量多的包括社保、劳动合同、公积金这些,在劳动监察部门挂了号,企业的名声会受损,或者被罚款,就算不罚款,要想抹平污点,总还是要花代价的。

4,如果损失小,嫌维权费时间还极有可能得不到公平的处理结果,那就在各大网络平曝光这些黑心的企业,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百度贴吧知道,知乎,给招聘网站写企业评价,各大论坛…………如果你还知道黑心企业的合作伙伴,发邮件给你知道的每个人,发的越多越好,请家人朋友同事相互转发,让他们声名狼藉,一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隐形的损失。

5,实在没招,又咽不下这口恶气,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直接天天去用工单位门口发传单,拉横幅等,同时也是变相给劳务派遣公司施加压力,总能吓走一些来应聘或即将考虑进入这家企业的人。重新招人也是需要时间和人力成本的。

6,或再来点无赖的手段,用短信轰炸机这些软件,天天骚扰他们,让他们日子不好过。

最后看到这篇文章也和我同样深受其害的朋友们多多转发,并且继续曝光更多的黑心无良企业,帮助求职者擦亮眼睛,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Q4:劳务派遣公司有骗人的吗

一般都是劳务派遣公司扣押签约人员的保证金或者拒绝为签约人员缴交社会保险。

劳务派遣公司和其他的一样,有骗人的也有正规的。骗人的很多要收介绍费,或者是办卡,而且是只管介绍你去面试,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的,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一般需具备营业执照,劳务派遣证,并且法律规定是不能收中介费的。派遣员工上班起需签订劳动合同。

正式劳务派遣公司也是按劳动法算的。

不是所有的劳务派遣公司都是骗人的,但是去应聘时让你交钱的公司就需谨慎对待!劳动法规定,招聘招聘企业是不能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的。

Q5:劳务派谴公司是否合法?

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派遣形式合法,但实际操作中,大量的歪嘴和尚念歪经,不合法的用人行为大量存在。只是大家习以为常了,再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许多劳务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接受这种形式,你可以辞职啊,反正有的是人抢着干。

先介绍一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外国职场上比较早比较多,但引进中国时间并不长,大量兴起应该在十年前左右。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国企大量用人问题,但国企受到定员和工资总额的政策限制,没有用人指标直接录入员工。然后创新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就是为了突破用人指标和工资总额限制,采取第三方劳务派遣形式用人,结果呢,许多企业大量招纳劳务工,比如,有些电力银行石油都是几十万几十万地用劳务工。

劳务派遣形式的通俗解释:你给我公司(用人单位)干活,但劳动合同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人事关系与工资关系在劳务公司,与我公司(用人单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用人单位只是用你的劳务(工作量),而不是用你的人(人事关系),你不是我公司的人,我公司不对你的生老病死负责。你的生老病死找劳务公司去。但是劳务公司本身就是空壳公司,哪里有精力管你的生老病死。于是,劳务工实际处于两不管的境地。

到了2015年,劳务派遣制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国家出台了规范劳务派遣制的暂时办法,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倒逼企业少用劳务工,把劳务工转为合同工(就是把劳务工转成自己人)。有两个好的政策:一是劳务工占比不能超过用人总量的10%;二是劳务工只能用在三性岗位,即: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国家的良苦用心,就是把劳务工减少,鼓励企业使用合同工,让各类用人平等对待。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无良企业往往利用政策空隙,打插边球,做了许多违法的事。比如,劳动法规定要同工同酬。同一个工种和岗位,待遇薪酬应该相同。但是,企业大量使用劳务工,早就突破了三性岗位,有些劳务工就和正式工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结果薪酬和待遇相差很大。劳务工有苦难言,又不敢反抗,因为你不愿意干,你走啊。当然还有更多坑人的手段,比如,虽然劳务工与正式工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但公司把劳务工的职级岗级定的很低,让你拿不到正式工的待遇。

所以,劳务派遣制是劳动法规定的,对劳务工的使用也有许多保护措施。但是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存在,然而劳务工这个群体是弱势群体,明知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却没有办法申诉。根本原因还是人太多、找工作太难,能忍就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