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制度(派遣人员是什么意思)
内容导航:
Q1:派遣人员是什么意思
派遣人员是指派某人以特别的身份去某处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任务.例如常见的出差,公干,外派等都是派遣人员工作的代名词。
派遣人员常见的工作对象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商务谈判,项目负责人.以及各种常见的商务人员.公务员出差,公干等也叫做派遣人员。
优点:
1、用人单位与人才管理的分离,减少管理成本;
2、人才派遣机构服务于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利于人才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和有关各方权利的保障;
3、用人单位人工成本降低,解决了人才闲置的问题,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
4、加强了人才的流动性,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派遣,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有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派遣至外国的全权大使、公使、领事。
派遣员通常指派遣制员工。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人力资源派遣、劳动派遣等,是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招聘、筛选后将合格的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而用人单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各类社会保障建立及缴纳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性工作由劳动派遣组织负责完成。
一、待遇:
派遣制员工的福利待遇参照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执行,但是在公司实际的运行中,存在很多的差别待遇,同时,派遣公司从中会扣去一定的费用。
二、派遣制员工优点:
1、用人单位与人才管理的分离,减少管理成本;
2、人才派遣机构服务于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利于人才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和有关各方权利的保障;
3、用人单位人工成本降低,解决了人才闲置的问题,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
4、加强了人才的流动性,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派遣制员工规定: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2、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六条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就是字面意思
派过去的人呗
一般都用在劳务公司
因为劳务公司工资开的低,通过这种方式派你去做工资高的活
同工不同酬,省成本,劳务公司赚钱
你好,派遣人员是个专有名词,它的外文名是Dispatches the personnel
派遣人员是指派某人以特别的身份去某处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任务。例如常见的出差、公干、外派等都是派遣人员工作的代名词。
派遣人员常见的工作对象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商务谈判、项目负责人以及各种常见的商务人员,公务员出差、公干等也叫做派遣人员。
Q2:什么叫派遣制员工
派遣制员工就是银行委托一个劳务中介单位,向社会招工,合格的人与这个中介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被派到银行的某个部门工作,工资由银行交给中介单位后,再按合同中的规定分发,待遇低,有的还没有社保.
就是你的老板派你到另外一家单位上班,这家单位根据与你老板的约定向你老板付钱,你的工资仍然是老板给你发(有时老板为了省事,也让这家单位直接发给你)。尽管你在这家单位做事,但你还是你老板的人,得听你老板安排。
举个例子,小王是天王装修公司的员工,中石油要装修5000个加油站,历时10年,并和天王公司签订了合同。因此,天王公司派遣小王到中石油去搞装修,并由中石油直接支配小王。小王就是天王公司派遣到中石油的派遣制员工。
Q3:劳务派遣是什么意思,属于什么性质呢?一般那些单位需要?_?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凭,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业务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运用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员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主要作用:
1、规避责任,随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关系不在企业。
2、节缩成本,低管理成本,创造高劳动价值。
说白了就是临时工。
福利各地不同
劳务制派遣工,就是编制在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等于原中国银行聘用工,做柜就是要完成任务,否则工资就是保底,各地保底不一样,一般800
Q4:同工同酬时候说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是不是一样?
相同。
同工同酬适用于所有的用人单位,而不只是企业。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劳务派遣制度下实现同工同酬的条件
1、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
3、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同工同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相关政策条例规定明细
1、劳动法第五章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3、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的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
4、劳动法关于同工同酬规定内容 (1)男女同工同酬。在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而且难以根除。 (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国家和地区也还存在这种分配歧视。我国自解放以来,基本消除了这种歧视现象。 (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个行业、部门的特点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着地区、行业、部门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同一企业中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是一样的,二者都是临时工。同工同酬适用于所有的用人单位。所以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也是实行同工同酬,编外合同工就是非编制人员,以合同形式参与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里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同工同酬。。大雨点小啊,哥们。。。
各地落实情况各有不同,包括同一地区同行业也是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医院护士就实行了,而同一地区的其他医院却没有。
事业单位的临时工,一般都是本单位与当事人签订的,不存在劳务派遣或者人事代理。但是部分单位比较例外,例如高校等。
另外,政策是一回事,能否惠及到老百姓又是一回事,认真你就输了。。。。
不一样的,出了工伤就不好办了
Q5:事业单位里面的劳务派遣员工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吗?
事业单位里面的劳务派遣员工不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部门招聘劳务派遣人员,是没有编制的,劳务派遣人员实际上是和容派遣公司签合同,而且按照规定工资也是派遣公司发放,所以不属于事业单位。
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扩展资料:
劳务派遣的工种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但不少用工单位在各种类型、各种时间长度的工作岗位上都实施了劳务派遣,甚至在其主营业务岗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随着1995年《劳动法》的实施,我国已经消除“正式工”、“临时工”的二元用工体制。劳务派遣的滥用,导致了新的二元用工体制。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了新的“正式员工”、“被派遣劳动者”二元用工体制。在用工单位中,被派遣劳动者承担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最直接贡献,却成为“二等”员工群体。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