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报警有用吗(贺新劳务派遣公司不给发工资派出所管吗)

公司拖欠工资报警有用吗(贺新劳务派遣公司不给发工资派出所管吗)

内容导航:

Q1:老板不发工资 报警有用吗

报警是没有用的,这种情况,最好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要拿着在那儿工作过的证据,比如工资单、工友的证明、社保等等,都可以去劳动仲裁的。

有用,但最有用的就是去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因为你报警,警察也是帮你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不过你放心,如果是不发工资的话,申请劳动仲裁成功率极大。

Q2:贺新劳务派遣公司不给发工资派出所管吗

1. 劳务派遣工资纠纷不归派出所管

2. 请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协调,仲裁

3. 如果不能解决,建议走司法途径

1. 劳务派遣工资纠纷不归派出所管

2. 请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协调,仲裁

3. 如果不能解决,建议走司法途径

Q3:小黑厂托欠三个月工资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有用吗?

拖欠工资,不归派出所管辖,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你好!

小黑厂托欠三个月工资,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用处不大。

小黑厂托欠三个月工资,到当地劳动局举报或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是有用的;去法院起诉也行。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Q4:劳务派遣公司拖欠工资不给

遇到劳务派遣公司拖欠工资不发的问题,打工者应该注意识别,凡是劳务派遣的事情,不应该收取打工者的押金,要防止上当受骗。当事人要与其他一同被拖欠工资的同事一起,搜集和保留该公司拖欠工资的具体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欠条、被拖欠的总金额和人数、完成了多少工作量、老板的个人信息等,写好书面材料后,派代表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如果还是不能得到工资的话,就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处理。要注意的是,被拖欠工资的一方,要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拖欠工资的金额大就会引起劳动部门的重视。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坚持依法依规催讨工资,不能把对方老板关起来殴打或非法拘禁等。

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所需要材料如下:

  (1)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以及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②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并应有投诉人的签名或盖章。

  (2)投诉人证明材料。投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应提供原件核对);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注册登记资料(确实不能提供的,经说明后可不提交)。集体投诉推荐代表的还需要提交推荐人签章的推荐委托文书。

  (3)相关证据材料。提交必要证据材料以证明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如证明劳动关系及与投诉请求有关的证据材料。具体事宜可以直接咨询劳动局,以劳动局的要求为准。

Q5:劳务不发工资报警有用吗

老板不发工资,劳动者是可以报警的,但多数情况下报警也没什么用。

1、报警没用,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