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用工的好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工一定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劳务派遣用工的好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工一定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工一定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连带责任从产生原因上可以分为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一定要由法律明文规定,虽然《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在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情形下,二者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笔者认为连带赔偿责任和连带责任只是一种隶属关系,赔偿责任只是责任的一种,比方说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下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当用人单位不支付时,便产生一种责任,但这种责任就不能说是一种赔偿责任,而且并非只要劳务派遣单位一违反该法的规定,用工单位就必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比如派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派遣工处在该法58条第2款规定的无工作期间,而派遣单位没有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向派遣工支付工资,笔者认为此时如果机械地适用92条,要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和合同法原理相违背的,因为二者的派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该法92条似乎理解为在派遣期间为宜,虽然将于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二者规定为共同当事人,但是不能由此规定反推出二者对劳务派遣工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只要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务派遣协议没有约定二者对劳务派遣工承担连带责任,用工单位就无需承担连带责任,当然在派遣期间,如果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给派遣工造成损失的,用工单位应当承担法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签订有劳务派遣合同,且符合劳务派遣相关强制性规定的话,用工单位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因您提供信息有限,建议您携材料具体咨询当地律师,郑州地区可电话联系本律师或面谈。

满意请给好评!

注:因本律师时间有限,不在线回答追问问题,本解答属于律师针对提交问题进行的初步分析意见,上述解答不能作为当事人办案的依据,当事人以此处理案件产生的后果与律师无关,如需获取详细的法律分析意见,请电话联系本律师或携材料与律师联系,由律师提供进一步的法律意见或出具书面的法律分析意见书(可能需要收取相应的咨询费)

Q2: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责任有哪些

1、用工单位应将使用派遣劳动者情况和派遣协议向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并负责劳动者在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2、核对派遣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登记备案证书》、劳动者的身份证明以及劳动合同等材料,并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3、用工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和绩效奖金,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主要是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从事同种工作的被派遣劳动者与非派遣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适用相同的工资福利制度。用工单位无同类非派遣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或所在行业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4、提供条件,保证被派遣劳动者依法参加用工单位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5、用工单位应按照劳务派遣协议的约定向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险等相关劳务费用,并应当在支付凭证上予以注明。 6、劳动者在派遣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伤害的,用工单位应当协助派遣单位做好工伤认定申报工作。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支付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 7、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所在岗位确需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由用工单位向人力社保部门申报,同时告知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

Q3: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求解答

劳务派遣体系是由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三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组成的一种劳动和人事的共同体。简单地说就是: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派遣人员并与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派遣人员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用工单位监督指导派遣人员劳动。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支付相关费用,派遣单位支付派遣人员工资的一种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规所称的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劳动者从劳务派遣单位取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一切劳动保障与福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即用工单位)属于劳务派遣关系,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主要是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劳动报酬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以及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Q4:劳务派遣合同的起草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也就是说,在劳务派遣中,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是劳务派遣单位,而不是用工单位。这是农民工在接受派遣劳务、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会出现由于签订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合格而影响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关知识:

  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

  (1)劳动合同的主体由特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构成。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本人;

  (2)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合同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私营企业主要必须具有公民资格;劳动者一方必须具备劳动行为能力和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且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现实表现好;

  (3)国营企业招收职工,必须是在国家下达的劳动用工计划指标内,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录用职工手续。

  劳动合同的内容

  (1)用工单位的名称(全称)、所有制性质、法人资格、注册证件号码;劳动者的姓名、劳动手册及身份证号码;

  (2)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中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劳动纪律。包括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厂规厂纪,以及奖励惩处办法等;

  (3)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上应该达到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或者应当完成的生产、工作任务;

  (4)合同期限、试用期限;

  (5)企业的生产或工作条件。包括对劳动者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工作必须的劳动工具、工作环境等;

  (6)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包括劳动者在合同期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养者、工伤、医疗等保险待遇等;

  (7)劳动者的工种、职务或职称;

  (8)变更、解除、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手续;

  (9)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

  (10)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书上盖法人公章或劳动合同专用章;法人代表或其合法代理人签名盖章;劳动者本人签名盖章;劳动合同鉴证机关的鉴证意见及盖章;

  (11)双方当事人认为需要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事项。如住房、幼儿入托、子女入学等;

  (12)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

  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

  劳动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征求应招工人的意见;也可以由被招工人与企业行政的代表,如厂长、经理,人事处、科长等直接协商,共同起草。

  签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向被招工人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被招工人也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劳动合同书,并签名盖章。

  劳动合同签订后,应当到当地劳动行政机关申请鉴证,并向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备案。

  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

  企业与被招用的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规定,坚持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完备、准确。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劳动维权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员工在提交辞呈后伤残,单位需要担责吗?

休息日不够劳动者如何维权?

企业有权擅自给员工降薪吗?

Q5:我帮老板开三轮电瓶车送货撞了人,我的全责,我和老板各负什么责任

如果涉及到行政责任由驾驶员自己承担,如果涉及到侵权责任,属于职务行为,那么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单位可以找个人追偿。所以在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首先应当区分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再来判断由哪个主体来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帮老板开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因为可能涉及到多种违法情节,可能涉及不同的违法类型,包括刑事犯罪,行政违法以及侵权责任,所以责任主体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是侵权责任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其他的由驾驶员自己担责。除雇员存在故意或过错责任外,雇员是不要承担责任。车祸责任的承担还要根据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谁应承担主要责任,然后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