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用工调研报告(MBA硕士论文题目“我国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研究”这样写好不好??)

劳务派遣用工调研报告(MBA硕士论文题目“我国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研究”这样写好不好??)

内容导航:

Q1:劳务用工的问题

这是劳动派遣合同,你和中介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只能和中介公司谈,但中介公司要看石油公司还需要用工没有。

Q2:如何做好施工单位劳务派遣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劳务派遣员工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但由于地域、习惯,文化等元素的不同,劳务派遣员工在展示才华、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密切关注劳务派遣员工的现状,不断加强劳务派遣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施工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量的劳务工以派遣制的性质进入企业。这些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劳务派遣用工的特殊性,企业对其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企业的关注的问题之一。

做好劳务派遣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确保劳务派遣工队伍的稳定,对于企业改革发展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劳务派遣工由于特殊的职业原因,合同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因而形成了很多的复杂因素,甚至出现短期思想和行为。我们对劳务派遣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主人翁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在本岗位工作是临时的,反正做2年又要重续合同,效益好开心就干,效益不好了就另谋出路,没有把企业的发展与命运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没有企荣我荣、企衰我耻的荣辱感,对企业的关心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强。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多拿钱,与企业的正式职工争岗位,因而在工作中造成了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把每一项工作都与物质利益挂钩,注重利益,讲求实惠。 二是责任意识不强。劳务工在“雇佣观念”、“临时观念”的影响下,有重任务轻成本,重数量轻质量现象,不注意能源节约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的升高,影响了企业利润。 三是进取心不强。劳务工认为自身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只要能够基本胜任工作,能搞回工资就成,对技术和业务的学习劲头不足。他们把时间放在娱乐或能增加个人收入的其他行为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劳务工思想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机制问题。由于劳务工的合同时间只能是2年,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不信任,认为自身同企业是一种不稳定的雇佣关系,2年之后就会走人,使很多临时工具有后顾之忧,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在哪里,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有一种明显的自卑感。在分配上,他们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了正式工。 二是素质问题。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劳务工无论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上是不错的,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而且从企业的实际来看,正式员工与临时工的差距逐步缩小,临时工的收入比二、三线的正式工的工资要高,但有些临时工对工资期望值过大。也有部分临时工的素质本身就比较低,在我们的调查中,高中文化以下的临时工占了相当比例。 劳务派遣工思想上不稳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为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务派遣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临时用工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企业向心力,将他们培养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另一匹黑马,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两条:事业留人、真情留人。 一、事业留人 要做到事业留人,就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减人增效的落实,退休补员,不顶职,以临时用工来作补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用工方法。 (一)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在分配制度上,要切实坚持和贯彻向一线倾斜的政策,逐步体现“多劳多得”原则,使劳务派遣工通过勤奋工作,劳动报酬超过二三线正式员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改革人事制度,提供平等、公平有序的竞争空间。企业要不拘一格利用人才,而不应区别员工身份。笔者认为对某些岗位特别是常班岗位不成文地限定了正式员工,是对劳务派遣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能力的遏制。如果能在常班工种及班组管理中破例使用他们,能有效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主人翁责任感。 (三)鼓励自学成才,提供广阔的再教育机会。劳务派遣工素质偏低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知识尤其是较系统的业务知识急需提高。要将他们培养成多面手,一方面要多创造一些培训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教育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学成才,实行激励机制。走提高素质、促企业发展的“内涵型”思想政治工作之路。 二、真情感人 民心顺则企业兴。对劳务派遣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人情味,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在思想上尊重他们,感情上贴近他们,行为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相信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情感激励,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他们心中的威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以致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为企业增添内在动力,增强凝聚力。 (一)动之以情。情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关系的动力。俗话说,“感人之心,莫先乎情。”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劳务派遣工怀有深厚的感情,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解决困难,这样才能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晓之以理。将理作为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的一根红线。基层管理人员在对劳务派遣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讲清楚道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要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依据个人的特点,区别对待。 (三)导之以行。行是无声的命令,人格的力量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凡是要求人家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古人云“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行动上做模范,率先垂范,办事公正,勤政廉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才会对广大劳务派遣工产生巨大的道德感召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良好的生产成绩。 尽管企业劳务派遣工思想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只要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不断探索和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尊重的基础上去了解、关心他们,就一定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Q3:“劳务派遣”存在哪些问题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它的好处在于简化了企业在用工上的管理,也便于劳动者以简便快捷的方式找到工作,有利于促进和扩大社会就业。但基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下存在用工单位、派遣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主体,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的特征,以及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没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在运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Q4:劳务派遣工伤

劳务派遣工伤,责任主体为派遣单位,而非用工单位。

  法律依据: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条,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

  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当负责处理职业病诊断、鉴定事宜,并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提供被派遣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虽然劳务派遣单位还没买工伤保险,你这个也完全可以依照工作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作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Q5:MBA硕士论文题目“我国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研究”这样写好不好??

1、劳动力派遣制的起源与现状2、我国银行业用工的现状3、银行业派遣制产生的必要性(规避政策风险、降低用工成本、优化用工制度、优化员工结构)4、银行派遣制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同工同酬问题、员工晋升及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派遣员工在银行内部地位问题、员工的稳定性问题)5、对派遣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A、合法用工,在制度和机制上真正实现同工同酬B、制定派遣员工进入正式用工的机制,使他们干得有希望有盼头。C、引导派遣制员工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使他们有安全感D、提高银行派遣企业的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专业,不仅对人力资源政策及相关业务熟悉,同时对银行业的经营及管理也要精通。这样才能培养出银行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