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市场调查报告(劳务派遣工的问题)
内容导航:
Q1:请教大家,大家对劳务派遣公司的认识以及市场,谢谢了
由于劳务派遣或劳务外包可以帮企业规避风险,减少企业在财力、人力上的投入,增加资本运作的回报率,让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核心技术、业务和附加值高的业务,因此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新规》实施下,为规避劳动派遣的法律风险,很多企业把人才派遣转换为岗位外包。那么,劳动派遣转成劳务外包存在哪些利和弊呢?下面来跟劳务派遣公司【翔宇人才】一起了解:
一、劳务派遣的产生及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用工制度也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为了规避用工风险,进行合法裁员,劳务派遣制度应运而生。
劳动派遣的优势分析:
劳务派遣最大的特点就是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相分离,也就是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单位有劳动关系但无用工关系,与用工单位有用工关系但无劳动关系。
第一,劳务派遣用工机制比较灵活,能够让企业从繁琐的人事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免去了办理各种琐碎的人员聘用、统筹保险等各种人事、劳动手续,使企业能够专心于核心事业的发展。
第二,劳动派遣用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税收成本和解约成本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第三,劳务派遣用工降低了企业的用工风险,由于企业与派遣员工之间没有劳动合同关系,规避了企业在裁员、薪酬发放、社保缴纳、劳动合同解除等用工风险。
二、将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的优势
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发包给相关的机构,由该机构自行安排人员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二者的共同之处是,用工企业都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
它们的之间主要区别是:
其一,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外包适用《合同法》,劳务派遣适用《劳动合同法》。其二,劳动者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同。企业对外包单位的员工不进行直接管理,其工作形式和工作时间由外包公司自己安排确定;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确定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时间进行劳动。
其三,劳务外包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外包单位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劳动派遣一般是按照派遣的时间和费用标准,根据约定派遣的人数结算费用,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人”。
其四,违法的后果不同。外包劳务适用《合同法》,企业与劳务外包单位之间按双方合同承担权利义务,企业对外包单位的员工基本上不承担责任;劳务派遣中,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派遣单位与企业按《劳动合同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从二者的区别上看,劳务外包的用工方式在保留了劳动派遣的优势基础上,巧妙地规避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的限制。
三、劳务外包在实践中的弊端(风险)
1.选择外包单位的风险
在实践中,劳务外包单位的服务或技能水平若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可能毁损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而且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在部分职能外包后,技能水平没有更好的提升,会更多地依赖外部技术力量。若外包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变动频繁,水平不一,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2.劳务外包合同的风险
外包合同是外包单位外包实施的依据,若合同约定的内容不详尽、不周密,双方容易产生分歧。在分歧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承担由此产生的诸多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3.信息泄露的风险
企业与外包单位合作时,必须将本企业的部分信息传递给劳务外包单位。信息共享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与协调,但是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因为外包单位的不忠或者疏忽导会致企业信息资源损失及商业秘密泄露等风险,竞争者可以“乘虚而入”。
4.劳务外包成本上升的风险
劳务派遣约定的价格通常是根据派遣人数按月支付工资和管理费,劳务费用较低;外包劳务约定的价格是承担整个项目所需要的总价格,费用较高。同时劳务派遣的发票名目为“劳务费”,企业无需承担营业税;而劳务服务外包的发票名目通常是“服务费”,企业需承担营业税及其他派生税费,所以劳务外包的费用成本较高。
海口市蓝天路29号中环楼三楼人才市场(永安家私第一广场旁)
交通:03、13、28、29、33、38、41公交车均可到达
Q2:关于劳动派遣
对于你的工资待遇,可以跟用工单位协商解决,无果的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反映并投诉,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等,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其证据就是证明跟单位有劳动关系,比如工资条,工牌等。
一、劳务派遣制度是劳动合同法的一项特别规定,见“劳动合同法”的第57-67条;
二、建议你们先核实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后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
三、想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的方法很多,可以到工商局查档,也可以要求该公司出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到该公司实地考察,或聘请律师做资信调查。
工资多少看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合法的
补充:
再说一次
合同都不约定工资,那么只要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就是合法的
Q3: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中介有存在的必要吗?
有必要,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会长期存在。一是单位用工的需要。特别是有短期,临时性用工需要的单位可以通过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中介等解决这方面的需要,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社会化服务是必然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越进步,越需要完善的适应社会各方面需要的服务。三是就业的需要。这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中介等确实解决了好多百姓的就业问题。四是减轻了单位为招聘员工的负担。单位只要委托中介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员工,不需要在招聘上化时间,费精力。
Q4:劳务派遣工的问题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招聘合格人员,并将所聘人员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用工方式,其特点就是“招人不用人”、“用人不招人”的招聘与用人相分离的用工模式。 现在很多银行的柜员都是劳务派遣的。你的薪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由劳务派遣单位负责。
劳务派遣工和银行的正式员工还是有区别的,去上班之后你就会知道了。不然银行还要多此一举干嘛。
你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你属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即中行工作。劳务派遣单位与中行之间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你的工资由中行代发。劳务派遣性质的发展空间很小,因为从法律角度讲你根本就不是中行的员工。
我是上海电信的一名劳务工,今年刚进去,本来08年新法律没出来之前,是算劳务派遣的,因为他的用工单位写的是电信,新法颁布以后,用工单位直接变成了电信xx科技公司了,于是我的身份又从劳务派遣变成了劳务工,着实享受着三等公民的待遇,上班没有正式的桌子,只有小的圆桌子,奖金补贴如果正式员工发的少,那我们还能拿到他们的一半,如果是多的比如几万,那我们就只有他们的一个零头拿个1k 2k的。说到交金,那要看跟你签劳动合同的人力资源公司怎么说,我是只交三险一金的,而且第一年的只按1950的基数来交,第二年才按照实际工资来交,至于你说的会不会裁员,我感觉的确有点危险,因为我从进去至今,他们的正式员工都不让我们接触部门的核心内容,我因为是被派到市场拓展处,跟数据打交道,但是每天工作要自己去讨的,讨来的也只是一些类似于复制黏贴的工作,感觉危机很大,这样下去两年合同到期后,万一不续签。我在社会上就是一个啥都不会的菜鸟,根本无法与人竞争,你还是考虑考虑清楚吧。劳务工真的是很受气的三等公民。
Q5:劳务市场分析怎么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劳务派遣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加,对劳务派遣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如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同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给传统的劳务派遣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建筑业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比例较高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是服务链,是以人力资源服务的相关产品或服务、资本、知识和技术为纽带,以客户需求和市场资源为导向,以追求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增值为目标,形成的网络关联的链式组织,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与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相关的有形或无形的服务。
劳务派遣属于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细分领域,劳务派遣产业链与人力资源产业链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目前,劳务派遣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的企业,下游主要为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类需求企业客户。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用工灵活、人力成本低,被众多行业所接受,现今所涉及的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邮政业、电力行业和石油化工业等。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比例较高的行业是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分别为36.2%、17.9%和15.3%。
部分企业优势明显
从2019年以来我国劳务派遣代表性企业的经营状况上看,海峡人力具有较大发展优势,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达378986.38万元,领先其他代表性企业;从劳务派遣业务的营业收入上看,2019年海峡人力劳务派遣业务营收达180216.81万元,与其他代表性企业相比,仍处在领先地位。此外,圣邦人力、晨达股份、南深股份劳务派遣业务营收也均超过1亿元。
“互联网+”劳务派遣潜力巨大
如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同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给传统的劳务派遣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劳务派遣行业网”一个专业的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行业资源,集合资讯、企业、劳务供求等信息,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劳务资源、供需等一体化服务,打造行业发展新生态。
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机遇,转型升级是时代的潮流。“劳务派遣互联网”实现了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互通,将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及时解决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互联网与劳务派遣行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创造出一个潜力无限的大市场。
目前,我国主要的“互联网+”劳务派遣平台有:瑞人云HRO SaaS系统云平台、零工云SaaS平台、逸劳务SaaS管理系统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