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金额怎么计算?
内容导航:
Q1: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金额怎么计算?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金额=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年末数-年初数)*1.17+ 应付票据(年初数-年末数)+应付帐款(年初数-年末数)+ 预付帐款(年末数-年初数)。
附注:
主营业务成本数据是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得来。
(存货+ 应付票据+应付帐款+ 预付帐款)数据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得来。
-
现金流量编制办法主要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各帐户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补充若干表外数据,然后将这些科目的分析结果分别归入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以此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
Q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公式是什么?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拓展资料:
支出核算
企业付出现金,应由专人对现金支出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核,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现金开支的范围和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经手人员是否签字,凭证有无涂改、伪造或者虚报冒领的情况等。只有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付款凭证的依据,并由出纳办理付款并加盖“付讫”戳记后才能据以入帐。支出现金时按照支出现金的用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
例如:企业行政部门报销交通费用等900元,以现金付讫。
借:管理费用900
贷:库存现金 900
企业提取现金用来发放工资 100 000元。借:应付职工薪酬100 000
贷:库存现金 100 000 现金清查的核算 为了确保现金的安全完整,保证账实相符,企业应定期的不定期的进行清查。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人员的每日的清点核对和清查小组的清查。现金清查的方法是进行实地盘点,即将库存现金的实有数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
在清查若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如是记账差错或是单据丢失造成,则应更正错误或补办入帐;如属于工作失职的责任事故,或者应属于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若是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的权限,经过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若为现金的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单位或人员的,应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溢余,经过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Q3: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在报表中怎么计算
主营业务收入\1.17=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这个数字不准,大概是这个原理
是截止到本月的累计数。
现金流量表:
1月份 截止到1月
2月份 截止到2月,即,1-2月的累计数。。。。以此类推。
资产负债表:
1月份 截止到1月
2月份 截止到2月,即,1-2月的累计数。。。。以此类推。
利润表:
1月份 截止到1月
2月份 2月有一列单列2月的,但还有一列算累计数的,即,1-2月的累计数。
3月份 3月有一列单列3月的,但还有一列算累计数的,即,1-3月的累计数。。。。。以此类推。
可见,一般地,提供截止到某月止的数据,会计准则是这样规定的,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单列某一个月的“本月数”,那是另当别论。
Q4: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公式。。。
因为“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是要单独归集,计入“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同样,“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也是单独归集,是“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减项,所以要把这两项从主营业务成本里面减掉。
现金流量表里面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是涉及到现金的才算,你说的500-30-9+100=561这个,是把净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里面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二者是不一样的。
Q5:单位是劳务公司。劳务人员工资进主营业务成本,想问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一项
不包括
“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年初余额-存货年末余额)”
主题: 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带数字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编制说明)
请在邮箱附件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