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怎么合并报税(个人所得税中一个人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分开算还是合在一起算?)

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怎么合并报税(个人所得税中一个人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分开算还是合在一起算?)

内容导航:

Q1:同一人在多个公司拿工资但年收入不超过12万,年终要合并纳税吗?

1.三个公司是独立的,每个月分别就收入纳税;2.当事人全年总收入超过12万,应到税务局备案.没有12万的话,但因为收入是分别核算的,他实际少交了税.目前,我们国家公民的收入尚未联网,无可控性.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必须自行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个人取得的兼职收入要作为劳务报酬税目纳个人所得税,一个人在三家公司分别取得工资收入,仅一家是按工资薪金税目纳个税,另外两家的工资收入按劳务报酬纳个税,公司有代扣代缴的义务,年终时员工个人须进行自行申报.至于劳务报酬的计算方法,你可去学习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劳务报酬的计算. 查看原帖>>

Q2:个人劳务报酬开了发票就不用交个人所得税吗

问题内容:公司拍摄电视剧雇用演职人员,与演职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演职人员是否属于与公司具有雇佣关系?支付的劳务报酬是否属于工资薪金支出?还需要开具发票缴纳营业税吗?回复意见:上述演职人员并非你公司员工,双方签订的也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临时提供演出劳务合同,其取得的所得为劳务报酬所得而非工资薪金所得。因此支付的劳务报酬不属于你公司的工资薪金,该演职人员提供演出劳务属于营业税征税范畴,应当向你公司开具发票据以领取劳务报酬。国家税务总局 2011/01/31 根据此文,我认为,如何建筑公司雇佣人员干活,不签订用工合同,那么,也要和上面的处理一样。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第二条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Q3:个人所得税中一个人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分开算还是合在一起算?

分开算。因为劳务报酬所得是按次征收的。

个人的同一作品在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

所以楼上每月缴纳的方法不能采用.

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20%的费用。

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600*3*(1-20%)*20%*(1-30%)+20000**(1-20%)*20%*(1-30%)=3449.6

Q4:工资合并纳税问题

工资的税金,不应该以实际发放时间为准,应以你们认定其工资发生,即计提工资的时间为准,否则如果积累一段时间的工资然后发放,会让员工承担更多的个人所得税。

当月职工工资要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你们应该每个月算出其固定工资和其他工资,合并申报纳税,至于实际发放的时间等因素,不应该影响收入认定的时间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个税不是以发放,而是工资计提时计算,如果都是在当月计提,只是工地的工资到下个月发放,那应该合并起来计算,并代扣代缴个税,这是公司的义务,不是可选择的

呵呵 扣缴个人工薪所得税是以实际发放时间为准的

实际发放工资的时候代扣代缴个税

所以不管是啥工资、不管是哪个月的,也不管你是否计提,只要按照这个月实际发放给工人的工资计算个税即可

固定工资是每个月发的,计件工资是不确定的,你只要把个人当月收入加在一起扣缴所得税就行了

请看我给人家的回答。是用于工资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http://wenwen.sogou.com/z/q721020216.htm?oldq=1

Q5:一家劳务派遣公司 开的服务业发票 上面开的经营项目是劳务工资 请问劳务工资要交税吗求回答!!

你好,你公司不需要扣缴劳务派遣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与你公司无关。你们只是接受对方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服务。在你们公司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具体应享受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福利,应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其义务,你们公司不需要承担,只需要货款核实后收取对方发票,付款给劳务派遣公司即可。

你好:

企业给你的到底是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工资薪金的话不用开劳务发票。企业给做到工资表里就行,如果是劳务报酬,企业需要用发票入账,如果你要去开劳务发票的话税务局要扣你的营业税,

任何公司开具任何发票都要缴纳税款。

不缴税,是开不出来发票的啊!

一般来说:营业税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个人所得税2%、

地方教育附加(所开发票金额算出的营业税,再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