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计算器2021反算?请问税后工资是2800那么税前工资是多少啊还有得到了1800以后还用交三险一金吗?我实在是不明白啊谢谢了?
内容导航:
Q1:怎样用应纳税额反推应税所得额?
根据公式反推,关键是要清楚各自的适应税率。通常,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税率。
举例而言:
企业所得税,25%的税率,应税所得额=应纳税额/0.25;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税率及扣除数根据级数来定。
营业税,如果是5%的税率,应税营业额=应纳税额/0.05
消费税,税率由多档,假设是10%,应税消费额=应纳税额/0.1。
增值税,是根据销项减去进项得来,需要知道进项税额,才有销项税额=应纳税额+进项税额。
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税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
其中工资薪金缴纳个税所得适用的税率:(全部工资薪金扣除16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元以下 5%
2.500-2000 10% 25
3.2000-5000 15% 125
4.5000-20000 20% 375
5.20000-40000 25% 1375
6.40000-60000 30% 3375
7.60000-80000 35% 6375
8.80000-100000 40% 10375
9.100000以上 45% 15375
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方法
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应当将单位或个人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换算系数(%)
1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 20 0 无
2超过3360元~21000元的部分20 0 84
3超过21000元~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76
4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68
比如你公司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额为500万,这500万即应纳税所得额,用500万*33%=165万,这165万就是应纳所得税额 。
应税所得率为33%,正常的话适用税率也是33%,但是如是外资在减免期内,那他的适用税率即为15%或24%等。
这样你明白了吗?
一、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二、劳务所得: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可以以数学题的形式算,设X.
公式为:
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
在excel裏制一个表格,设定公式就很好办了.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回复补充:
其实也很简单
你先根据上表算出速算扣除数及税率
已知应纳税额
不超过25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25元至175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175元至625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625元至3625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3625元至8625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8625元至14625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14625元至21625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21625元至29625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29625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然后根据前面的公式设X就可以得出来了
excel裏用函数应该也可以得出来,只是我不太会用
如果会编程的话,用C++, VFP就更简单了.
Q2:我包了一个建筑盖楼的工程'材料是甲方供'工程结算时甲方要发票'税金怎么计算
朋友您好;您包的一个建筑盖楼的工程'材料是甲方供'工程结算时甲方要发票 的问题,你就是按照甲方应该给你的钱额带着合同,到税务局开发票,税金是按照开票的钱额计算,一般都在6-7%之间,千万不要按照工程总价开票,说白了你就属于包的人工费。
你要马上找到甲方将你的保证金收据开了,没有收据甲方说不给你就不给你,你连凭证都没有,但时候你根本正是不了你已经交了保证金;一般情况下,质保金一年后就会退反的,而且很少有要求三年后反的,你找他在协商一下吧。
开建筑业统一发票 建安的 营业税3% 城市维护建设税(市区7%、县城、建制镇5%) 教育费附加3% 地方教育费附加2% 印花税合同额的0.03% 企业所得税0.2%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1% 合计基本在4个点以上
你要搞明白开什么发票,是材料发票还是劳务费发票。材料发票他该找材料供应商要,你犯不着开,到哪这理都说的过去。人工费一般公司是不需要工人也好,带工的头也好提供发票的。一看就知道你是二包,包的是人工,给他什么发票!没有!
Q3:请问税后工资是2800那么税前工资是多少啊还有得到了1800以后还用交三险一金吗?我实在是不明白啊谢谢了
按照合同规定,公司应支付赵某劳务报酬45000元,与其报酬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由公司代付。不考虑其他税收的情况下,计算公司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
解:(1)代付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45000-2000)×(1-20%)]÷76%=45263: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表3-6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适用税率表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元)
换算系数
(%)
1
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
20
0
无
2
超过3360元~21000元的部分
20
0
84
3
超过21000元~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76
4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68
【教材例题】高级工程师赵某为泰华公司进行一项工程设计,应当将单位或个人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你可以依这个公式来算一下你的税前工资
(三)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方法
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
听你说的应该不是税后工资,应该是税前工资。
{(2800-N金)-1600}*10%-25=1800应该是这样吧
N金=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
个人所得税是不包括你的三金的,你的商业保险是不在你的扣除之内的,现在所得税的扣除的标准是1600.你可以按你的工资算出你的所得税的税率的.
我不记得原反算的公式了,但我反推你税前工资为2933.3元,不妨你试算一下。
2933.3-1600=1333
1333*10%=133.3(个税)
2933.3-133.3=2800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税率)
税前收入=(2800-1600*10%-25)/(1-10%)=2905.56元
三险一金是社会保险啊,根据劳动法,单位要给你上 你不用交.
以四金缴费的比例给你说说:
四金缴费比例: 个人缴纳部分 公司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金= 基数×8% + 基数×22%(好像最近才改成这个比例了)
>>>>医疗保险金= 基数×2% + 基数×12%
>>>>失业保险金= 基数×1% + 基数×2%
>>>>住房公积金= 基数×7% + 基数×7%
>> 其中个人出的部分是左边的部分,即基数的8%+2%+1%+7%=18%,其余右边的部分由公司出,其总数为基数的22%+12%+2%+7%=43%。也就是说扣除四金后的工资为:X=工人工资-基数×18%,(下面要以扣除四金后的工资X计算所得税)。而单位付出的总资金为:Y=工人工资+基数×43%。
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后工资是2800元,税率40%;月,税前工资是2905。
不超过500元的: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税前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前收入=(税后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税率)
税前收入=(2800-1600*10%-25)/,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56元;(1-10%)=2905.56元
附计算依据: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Q4:有关税率、利息的公式(比较常见的)!
有关税率方面:
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目前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500元 不超过475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两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超过500元至2,000元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10,3759超过100,000元 超过70,375元的部分 4515,375工资薪金、年终奖所得适用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级数 全月含税收入级距 全月不含税收入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部分 30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5,5057超过80,000元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13,505根据新税率算出来的无效年终奖区间(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无效区间 说明 1不超过1,500元 30无效纳税区间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无效区间减去1元的年终奖金额而言,税前收入增加税后升入不升反降或保持不变。二是各区间的起点都是税率变化相应点。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10518,001-19,283.333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55554,001-60,187.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1,005108,001-114,60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2,755420,001-447,50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5,505660,001-706,538.467超过80,000元 4513,505960,001-1,120,000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2000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目前适用税率表 级数 全月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月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5千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超过5千元到1万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2503超过1万元至3万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1,2504超过3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4,2505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6,750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级数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不含税应纳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0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超过1.5万元到3万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7503超过3万元至6万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3,7504超过6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9,750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14,750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3.每次收入额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 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每次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说明 1不超过2万元的 不超过1.6万元的 200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2超过2万元到5万元的部分 超过1.6万元至3.7万元的部分 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7,000
其它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20%
有关利息方面:
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二、利率的换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使用利率要注意与存期相一致。 三、计息起点 1、储蓄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付利息。 2、利息金额算至厘位,实际支付时将厘位四舍五入至分位。 3、除活期储蓄年度结算可将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如何,一律于支取时利随本清,不计复息。? 四、存期的计算? 1、计算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办法。 2、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全年按360天 计算。? 3、各种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如遇开户日为到期月份所 缺日期,则以到期月的末日为到期日。? 五、外币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 外币储蓄存款利率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执行,实行原币储蓄,原币计息(辅币可按当日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支付)。其计息规定和计算办法比照人民币储蓄办法。
现在没有利息税了,他的计算公式本来也没有什么意义。
Q5:怎么反算劳务费的个税,比如知道劳务费实发数18000元,请问个税额是多少?具体计算过程,谢谢。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1、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2、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将和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收入超过20000元的,还要加成征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劳务费税法规定包括以下三点:
1、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应当交纳个人所得税。应交税款=(劳务报酬收入-费用扣除额)*税率。根据题中情况,相关的费用扣除额和适用税率为800元和20%。
2、劳务报酬项目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由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交纳。因此,你应当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交纳。
3、帐务处理问题。根据会计制度、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企业支付的劳务费支出,不构成工资总额,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劳务费”科目,并不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不交纳各项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