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税后反推税前函数公式(怎样用应纳税额反推应税所得额?)

劳务费税后反推税前函数公式(怎样用应纳税额反推应税所得额?)

内容导航:

Q1:税后净收入反推税前收入

那都是试算的

你可以求出临界值,然后看属于那个范围的

应纳税所得额=500 应缴个人所得税=500*5%=25

则税前收入=2000+500=2500

税后收入=2500-25=2475

应纳税所得额=2000 缴交个人所得税=2000*10%-25=175

则税前收入=2000+2000=4000

则税后收入=4000-175=3875

应纳税所得额=5000 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15%-125=625

则税前收入=5000+2000=7000

则税后收入=7000-625=6375

应纳税所得额=20000 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0000*20%-375=3625

则税前收入=20000+2000=22000

则税后收入=22000-3625=18375

后面的以此类推

从上面可以看出

税后收入 对应的税率 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2000-2475 5% 0

2475-3875 10% 25

3875-6375 15% 125

6375-18375 20% 375

等等不再列举

睡前收入=税后净收入/(1-税率)

1.按(19000--个人交的社会保险-2000)计税

2.

不知您社会保险多少!

以增值部举个例:如果不含税价(也就是税后的)是10000元:那么,他的含税收入就是10000*1.17=11700元

税金是:10000*0.17=1700元.

Q2:怎样用应纳税额反推应税所得额?

根据公式反推,关键是要清楚各自的适应税率。通常,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税率。

  举例而言:

  企业所得税,25%的税率,应税所得额=应纳税额/0.25;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税率及扣除数根据级数来定。

  营业税,如果是5%的税率,应税营业额=应纳税额/0.05

  消费税,税率由多档,假设是10%,应税消费额=应纳税额/0.1。

  增值税,是根据销项减去进项得来,需要知道进项税额,才有销项税额=应纳税额+进项税额。

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税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

其中工资薪金缴纳个税所得适用的税率:(全部工资薪金扣除16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500元以下 5%

2.500-2000 10% 25

3.2000-5000 15% 125

4.5000-20000 20% 375

5.20000-40000 25% 1375

6.40000-60000 30% 3375

7.60000-80000 35% 6375

8.80000-100000 40% 10375

9.100000以上 45% 15375

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计算方法

如果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的,应当将单位或个人支付给纳税人的不含税支付额(或称纳税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规定计算应代付的个人所得税款。计算公式为:

(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

或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当级换算系数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元)换算系数(%)

1未超过3360元的部分 20 0 无

2超过3360元~21000元的部分20 0 84

3超过21000元~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76

4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68

比如你公司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额为500万,这500万即应纳税所得额,用500万*33%=165万,这165万就是应纳所得税额 。

应税所得率为33%,正常的话适用税率也是33%,但是如是外资在减免期内,那他的适用税率即为15%或24%等。

这样你明白了吗?

一、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二、劳务所得: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可以以数学题的形式算,设X.

公式为:

应纳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所得额=(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款)/税率

在excel裏制一个表格,设定公式就很好办了.

扣除标准16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回复补充:

其实也很简单

你先根据上表算出速算扣除数及税率

已知应纳税额

不超过25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25元至175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175元至625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625元至3625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3625元至8625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8625元至14625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14625元至21625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21625元至29625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29625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然后根据前面的公式设X就可以得出来了

excel裏用函数应该也可以得出来,只是我不太会用

如果会编程的话,用C++, VFP就更简单了.

Q3:求助高手!根据个人税后收入倒推税前工资

税前工资总额=(6100.36-2000-125)/(1-15%)+2000=6676.89元;

B部分未扣税前是=6676.89-1733=4943.89元

税前工资=3200-2000*10%-25/1-10%

2000是起征点 10%个人所得税率 25是速算扣除数

Q4:起征点5000,税后年终奖反推税前年终奖的公式是怎么做的,需要考虑到发放当月的税前工资是否超过5000

年终奖 扣除额 计税年终奖 年终奖/12 年终奖税 税后年终奖

‘=IF((A2-3500)>0,A2-3500,0) ’=IF(A2=0,0,IF(A2<B2,0,IF(A2>B2,A2-B2))) ‘=C2/12 ’=IF(D2<=500,C2*0.05,IF(D2<=2000,(C2*0.1-25),IF(D2<=5000,(C2*0.15-125),IF(D2<=20000,(C2*0.2-375),IF(D2<=40000,(C2*0.25-1375),IF(D2<=60000,(C2*0.3-3375),IF(D2<=80000,(C2*0.35-6375)))))))) ‘=A2-E2

Q5:劳务费税前抵扣的问题

由企业代扣代缴了,没有发票有发放清单就可以在税前扣除。清单一定要有劳务人员签字或银行转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