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劳动合同根劳务合同的具体区别?要具体!!!)
内容导航:
Q1:劳动合同根劳务合同的具体区别?要具体!!!
请输入你的答案...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二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
(二)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劳务合同对主体没有特殊要求。
(三)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 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四)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五)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支付。
企业若聘用员工应当签定劳动合同,其身份为企业内部人员,应遵守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享受劳动福利.
若临时特定项目,可签定劳务合同,双方地位是对等的。
劳务合同是那种人力资源公司性质的,可派遣.
应该是一个东西。劳动法规范称为劳动合同,民间或者习惯上有叫劳务合同的。但是,司法和仲裁都认定是劳动合同。
Q2: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
(2)、而劳务合同的内容规定的是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给付报酬,是在意思自治的原则下,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约定的,法律未作强制性规定。
3、法律关系、地位不同:
(1)、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
(2)、而劳务合同在订立和履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原则。
Q3:请问跟公司签合同与跟劳务公司签合同的什么不同,区别在哪里?
跟公司签的是人事合同
跟劳务公司签的是专门的劳务派遣合同 年限是最少两年
按法律规定,与公司连续签订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三次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所以单位2010年和你签订三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违法的。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估计已经把你的劳动关系转到派遣公司了,也就是说,现在的单位只是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才是你的用人单位。等于你已经换了东家。这样来规避法律责任。
你仔细看看那合同,是不是这样。
Q4:劳务合同和劳服合同的区别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体现的是劳务关系。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管理范畴。劳务合同中的“三金"是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它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协议,劳动者加入某一用人单位,承担某一工作和任务,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和其它规章制度。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双方的协议,提供各种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受本单位成员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不同主体、不同性质的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同,是依法必须签订的合同;劳务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机构之间的合同,不是法定必须签订的合同,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的县、乡只是协助企业招工,而不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务合同取代劳动合同,更不能以劳务合同掩盖和代替其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劳动者推给劳动服务机构。 而劳服合同:是和劳服机构(根据1990年国务院第66号令《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的规定》劳动就服务企业业是指承担安置城镇待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植、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签定的
Q5: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有何不同?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本人,另一方必须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方面,虽然受雇佣方同样是提供劳动的自然人,但雇佣方的主体资格去不相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民事合同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2、劳动关系双方具有从属性。作为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虽然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但在订立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成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指派劳动者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属于劳动者劳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具有支配权,从这一点上来讲,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而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则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3、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基准性。劳动合同的内容,也就是劳动合同主体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在当事人协商之外,还存在着国家法定基准,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应当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即为无效。民事合同的内容则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
4、国家法律干预强度不同。由于劳动关系涉及人权保护与劳动者生存等问题,国家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干预程度明显要高于雇用合同。例如,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民事合同注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法律不过分干预。
5、法律渊源不同。劳动合同属于劳动法调整,是独立的合同种类;民事合同由民法和合同法调整。
6、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一般采用仲裁前置程序,即劳动合同纠纷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民事合同没有前置程序的要求。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实务操作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同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合同,不但与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同,而且与民事雇用合同也存在重要差别: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本人,另一方必须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方面,虽然受雇佣方同样是提供劳动的自然人,但雇佣方的主体资格去不相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雇用合同的主体是雇主和受雇人,而且雇用合同的雇主只能是自然人。 2、劳动关系双方具有从属性。作为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虽然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但在订立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成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权指派劳动者完成劳动合同规定的属于劳动者劳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具有支配权,从这一点上来讲,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而雇佣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则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具有从属性是判断民事雇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3、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基准性。劳动合同的内容,也就是劳动合同主体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在当事人协商之外,还存在着国家法定基准,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应当符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即为无效。例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内容,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绝对不能突破国家法定的底线。 4、国家法律干预强度不同。由于劳动关系涉及人权保护与劳动者生存等问题,国家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干预程度明显要高于雇用合同。例如,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雇佣合同的劳动报酬则主要由合同双方自行协商,法律不过分干预。 5、法律渊源不同。劳动合同属于劳动法调整,是独立的合同种类;雇佣合同属民事合同的一种,由民法和合同法调整。 6、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一般采用仲裁前置程序,即劳动合同纠纷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雇用合同是民事合同,审理机关是人民法院,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无须经过仲裁,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注意事项 由于法律性质的不同以及使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不同,劳动关系和普通民事关系相对于用人单位的责任而言,无论是实体责任还是处理程序会完全不同。 (吴圣奎)
民事合同包含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为约定在工作期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签订的协议,该合同在法律上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参照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民事合同是两个平等主体间就某一事项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该合同在法律上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参照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