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是什么意思?劳务工能转正吗?

劳务派遣工是什么意思?劳务工能转正吗?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工有转正的可能吗?

劳务派遣始终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工不同酬,让劳务派遣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所以主要谈及这个话题,大家一般都会义愤填膺,争着抢着为自己打抱不平,我也表示非常的理解。

在说下“劳务派遣工有可能转正吗?”的问题,我个人觉的转正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没有人可以转正,这就必须回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为什么要使用劳务派遣工?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容易了解劳务派遣工基本不会转正。

一、人事管理便简,企业管理效率高

使用劳务派遣工意味着,甲方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大大下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具体繁琐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的聘用、异地劳务关系的处理、档案接转、建立员工档案,员工工资、奖金的统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障建立及缴纳、工伤申报劳动纠纷处理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事务性工作由派遣公司负责完成,这样甲方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转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真正的做到“用人不管人,增效不增支”,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二、用人灵活,成本低下

甲方有用人需求时,如果采取自招自用的方式,肯定会拉长用人战线,导致人员招聘周期长、到岗不及时,但是使用派遣工,这些招人对于派遣公司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所以企业可以在招聘环节剩下一笔成本,同时派遣工的形式使得甲方单位用人进出灵活,不受编制限制,人员进出手续都由派遣公司进行专业服务,充分展现被派遣单位择人和个人择业自主权。

三、规避劳动纠纷,分散用人风险

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时,因为工人和用工单位无需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在发生劳动纠纷的时候均与用工单位无关,劳动纠纷最终由派遣公司解决处理,这样就避免了用工单位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加上单位采用派遣形式,所用派遣工可进可退、职位能上能下,机制十分灵活,大大分散用人风险。

所以以上的种种对于用工单位都是有利的,所以甲方单位更加愿意使用派遣工,而在实际派遣的工作中,我曾碰见过这样的案例,真是让人不战而栗,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一位派遣工在A企业提供劳动,已经与劳务公司签署了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一次签合同的期限是3年,第二次续签合同也是3年,等到第二个3年快要到期的时候,这位派遣的老大哥心中开始窃喜,与同一家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我就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一定意义上就可以类比为甲方企业的转正员工了;然后续签的合同即将到期的时候,派遣公司与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的是另外一家公司;等于合同的主体信息发生了变化,签署的仍然是固定期限合同,老大哥愣住了,没想到劳务公司早都想到了他的前面,所以他内心的窃喜还是没有得逞;通过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结合以上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三项好处,派遣工转为正式工几乎是不可能,如果企业想让你成为正式工,在一开始就不会考虑派遣的形式。

感谢阅读,我是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

Q2:劳务派遣工多久能转为正式工?

劳务派遣是第三方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依据和协作单位合约约定,向协作单位派遣的临时务工人员,且不能担任主要岗位,并且劳务派遣有严格约定,依据合同法派遣工属于劳务派遣公司职工,和协作单位没有劳动合同关系,所以不存在转正之说!

Q3:浙江图书馆劳务派遣的员工有成为正式员工的可能吗?浙图为劳务派遣的员工提供住宿吗?

劳务派遣的员工不可能成为正式员工的.住宿的问题可以商量

应该不能吧。

Q4:劳务工能转正吗

可以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当然可以转正,只要你们单位同意就行了

Q5:劳务派遣工有可能转正吗?

派遣工能不能转正?一句话机会不大。

为什么呢?

首先谈派遣工的性质一一派遣工是劳动服务公司向用人单位派遣工人为其服务的一种工种。就是说你是由劳务公司派出帮这个单位做事的。你的劳动关系是在劳动服务公司,与现工作的单位没有劳动关系。

这就说明,真正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服务公司与你工作的单位发生。

还说白一点,还说清楚一点是你去做活,劳动服务公司去谈你的工钱,并帮你把钱收后从中打了个俗话说的“斗子",他们官方讲的管理费后再给你,所以你的工资很低。

从这个方面看,你不都不是你工作单位的人,你连临时工都不是一个,你的身份是别人喊你(指派)你来这里帮他做工的人,怎么能转得了正式工!

不过有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小。条件是你特别的优秀并有一技之长,在这家公司人缘好了,你可与之高量,与劳务派遣公司解除合同,由用人单位直切聘用。

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很少。

说句实话,我们现在的劳动市场很混乱,劳务公司多为剥削性质,但合法,使劳动者利益受到伤害。而且同工同酬是句空话,同工不同酬处处可见,但无一处受到处罚或整改的,让人心寒又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