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瞒报统计资料(虚报销售金额18000,公司有权开除我吗)

虚报瞒报统计资料(虚报销售金额18000,公司有权开除我吗)

内容导航:

Q1:500强外资企业要求提供收入证明,我在面试的时候虚报了2500元,已接到offer,怎么办

运气不好会这样的。尤其是德资......瞒不过去就坦白吧。

你买房子都能开到9300,为什么给德企的收入证明不能是9300呢。

建议你在开收入证明的时候一并提供其他薪资的收入说明,这样相信更能说明之前的薪资情况!

Q2:申请退税时发现劳务派遣公司给我虚挂了单位反而要补税,怎么办?

不要慌,很容易解决,向税务局申诉就可以了!

让税务局删除虚挂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记录就没问题了。然后再进行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就可以了。

其实你说的这种问题在2019年自然人扣缴客户端上线前,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之前年度不需要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更重要的是目前税务局由于金三系统的升级,实现了金三系统个人身份信息和公安部门个人身份信息的比对。

在2019年之前,企业在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时是非常混乱的,比如有的公司只有10个员工,但是为了多列人员开支,在扣缴个税申报的时候可能就申报了30个员工,那时的金三系统并没有和公安系统联网,哪怕你申报的员工名字是阿猫、阿狗,甚至身份证号码少几位,一样可以申报成功,拿着别人的身份信息虚报员工工资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经常出现张三在甲公司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同时又在乙公司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而且由于没有个人所得税APP这个软件,即使你被别的公司冒用身份信息申报个人所得税,当事人本人也没法知道这个事,除非他经常跑税务大厅去查询。

或许有人会说,税务局怎么不去查这种虚假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啊?不是税务局不想查,而是技术上太难实现,因为当时的金三系统无法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假,这样天量的个人信息的甄别,税务局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碰到一个投诉的再去核实检查,要求企业限期改正。

但是去年金三系统中自然人扣缴客户端上线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名字假、身份证号码也假的个人信息也能申报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因为在新的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中,员工必须先做身份信息采集,然后和公安系统进行信息比对,验证通过了才可以申报这个人的个人所得税。

但是,这也仅仅是解决了假身份信息申报的问题,但是对于冒用身份信息进行的申报,税务局的后台电脑系统没法把住第一道关口,但是被冒用身份的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个人任职信息,如果发现不对可以直接点申诉,税务局会去企业核实情况的,经核实后,你可以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删除你的扣缴申报信息,这样就可以正常了。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一局大棋,尤其是促进个人信息的规范,更有利于促进对个人信用的管理,有利于社会治理。

Q3: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如何处罚啊?

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总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多看一些派遣信息,像麦斯特人力资源就很不错。

主要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一百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Q4:虚报销售金额18000,公司有权开除我吗

如果造成后后果影响公司,是有权利的

没有权利要求。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不能享受最低工资的。

Q5:用人单位瞒报工伤应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一般的工伤,不存在瞒报一说!

除非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万元以上)瞒报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需要认定事故属于工伤事故。认定需要的是证据,所以首先一定要保留保存好事故的证据,然后再找当地劳动仲裁部门认定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