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适用哪些工作岗位?新劳动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

劳务派遣适用哪些工作岗位?新劳动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使用范围是否适用于高危行业

适用高危行业,但是一般情况下派遣公司不会接,风险太大,除非得到了很多的保险费用

适用,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没有对劳务派遣的行业进行规定。

这个基本是不属于

Q2:《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三性”该如何解释?

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务派遣

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新法

出台后,很多专业人士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解释不一。

此次

征求意见稿

对这3种现象作出明确解释:临时性岗位是指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岗位。辅助性岗位是指

保安

、保洁等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岗位是指因原岗位员工请假,在此

期间

无法上岗,需要他人临时性顶替的工作岗位。

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

用人单位

在上述岗位以外使用的劳务派遣用工,都将被视为直接用工,用人单位要与员工签

劳动合同

Q3:新劳动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招用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对于在与用工单位招用的劳动者相同岗位上工作、取得了相同劳动成果的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应当通过劳务派遣单位向该被派遣劳动者支付与本用工单位招用的劳动者相同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Q4:异地派遣劳务工的合法性如何确定及相关法律条文,请说明

《劳动合同法》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七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六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四条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五条 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九十二条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Q5:请问劳务派遣里的临时性,辅助性,不可替代有没有硬性规定?

没有硬性规定,主要看企业自己的定位,灵活性很大。

劳务派遣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法律制度不是很规范,但是以后相关的法律制度肯定越来越健全。劳务派遣,说不上让企业有空可钻,只是确实让企业比较省心,比如发工资、上社保什么的。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但法律对具体岗位并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用人单位愿意,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用劳务派遣的方式用工。

扩展资料:

企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劳务公司可以在异地为企业员工购买社保。

而且劳务公司是一定要求派遣员工买社保(购买社保的钱企业出),因为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也要承担风险的。因为每个地方的社保标准不同,劳务公司会拿出比当地较低的社保标准(因为他们有这个经营范围,企业直接去异地购买社保是不可以操作的)。

这样企业就即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风险。派遣工人也得到保障(很多企业不为工人购买社保或只是买商业险)本人在劳务公司工作过。

其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劳务公司可以在异地为企业员工购买社保。而且劳务公司是一定要求派遣员工买社保(购买社保的钱企业出),因为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那,他们也要承担风险的。。因为每个地方的社保标准不同,劳务公司会拿出比当地较低的社保标准(因为他们有这个经营范围,企业直接去异地购买社保是不可以操作的)。这样企业就即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风险。派遣工人也得到保障(很多企业不为工人购买社保或只是买商业险)本人在劳务公司工作过.... 企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劳务公司可以在异地为企业员工购买社保。而且是一定要求派遣员工买社保,因为劳动关系在他们那,他们也要承担风险的。。因为每个地方的社保标准不同,劳务公司会拿出比当地较低的社保标准(因为他们有这个经营范围,企业直接去异地购买社保是不可以操作的)。这样企业就即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风险。派遣工人也得到保障(很多企业不为工人购买社保或只是买商业险)本人在劳务公司工作过....

是有点企业利用这个来规避一些社会保险的,有硬性规定的,只能是辅助且不长于半年,举个例子,比如你是协助别人工作的,别人是电气工程师,你的工作特性前必定增加一个助理,你就是一个助理电气工程师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但法律对具体岗位并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用人单位愿意,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用劳务派遣的方式用工。

“让企业有空可钻”,我不是特别明白楼主的意思,可以再补充一下问题,我再回答你:)

没有硬性规定,主要看企业自己的定位,灵活性很大。

劳务派遣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法律制度不是很规范,但是以后相关的法律制度肯定越来越健全。劳务派遣,说不上让企业有空可钻,只是确实让企业比较省心,比如发工资、上社保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