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市场需求(公司1500万元购买评估值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存货,溢价的500万元的会计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
内容导航:
Q1:公司1500万元购买评估值1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存货,溢价的500万元的会计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
接受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存货要根据公允价值入帐,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外购的固定资产、存货,按实际成本入帐,因此不考虑是否溢价,分录如下:
DR:固定资产/存货
CR:银行存款
此处为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如需安装,还应先通过在建工程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一、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由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估计的相关税费等内容构成。
可变现净值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即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不是在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企业处于清算过程,那么不能按照存货准则的规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可变现净值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三)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一)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必须建立在取得的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这里所讲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成本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1.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
存货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以取得外来原始凭证、生产成本账簿记录等作为确凿证据。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等。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由于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用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就不相同,因此;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其中又分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
2.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材料等。
(三)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当能够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存在状况。即在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不仅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与该存货相关的价格与成本波动,而且还应考虑未来的相关事项。也就是说,不仅限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相关价格与成本波动,还应考虑以后期间发生的相关事项。
三、存货可变现净值确定的具体应用对于企业持有的各类存货,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估计售价。企业应当区别如下情况确定存货的估计售价:
(一)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且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等于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的,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例2—1】20×7年9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8年1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31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w3型机器10台。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3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280万元,数量为10台,单位成本为28万元/台。
20×7年12月31日,w3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万元/台。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
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规定,该批w3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其库存数量等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w3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10万元(31×10)作为计算基础。
(二)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例2—2】20×7年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8年4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3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w5型机器12台。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5型机器的成本为392万元,数量为14台,单位成本为28万元/台。根据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乙公司销售的w5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2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w5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万元/台。20×7年12月31日,w5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万元/台。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有关w5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
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w5型机器中的12台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其余2台并没有由销售合同约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12台)的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30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而对于超出部分(2台)的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销售价格32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
w5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0×12—0.12×12)+(32×2—0.1×2)
=(360—1.44)+(64—0.2)
=358.56+63.8
=422.36(万元)
(三)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如果该合同为亏损合同,还应同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确认预计负债。有关会计处理参见本书第十四章“或有事项”的相关内容。
(四)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例2—3】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6型机器的账面成本为300万元,数量为10台,单位成本为30万元/台。
20×7年12月31日,w6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2万元/台。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合计为1万元/台。
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w6型机器的销售合同。由于甲公司没有就w6型机器签订销售合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计算w6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总额320万元(32×10)作为计算基础。
(五)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如果用于出售的材料存在销售合同约定,应按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例2—4】20×7年12月1日,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w7型机器。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w7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d材料全部出售,20×7年12月31日其账面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
据市场调查,d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0万元/吨,同时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共计为0.5万元。
在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w7型机器,因此,该批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w7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算基础,而应按其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即:
该批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0.5=99.5(万元)
四、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一)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做到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应当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并且按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就要求企业应当根据管理要求和存货的特点,明确规定存货项目的确定标准。比如,将某一型号和规格的材料作为一个存货项目、将某一品牌和规格的商品作为一个存货项目,等等。
(二)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某一类存货的数量繁多并且单价较低,企业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即按存货类别的成本的总额与可变现净值的总额进行比较,每个存货类别均取较低者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例2—5】甲公司的有关资料及存货期末计量(见表2—1),假设甲公司在此之前没有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
表2-1 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商品 数量 成本 可变现净值 按存货类别确定的账面价值 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单价 金额 单价 金额 第一组 a商品 400 10 4000 9 3600 b商品 500 7 3500 8 4000 合计 7500 7600 7500 第二组 c商品 200 50 10000 48 9600 d商品 100 45 4500 44 4400 合计 14500 14000 14000 500 第三组 e商品 700 100 70000 80 56000 合计 70000 56000 56000 14000 总计 92000 77600 77500 14500(三)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并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意味着存货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相同,具有相同的风险和报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该存货进行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五)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五、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状况为基础确定,既不能提前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也不能延后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且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二)企业的存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三)当符合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条件时,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在对该项存货、该类存货或该合并存货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与计提该准备的存货项目或类别应当存在直接对应关系,但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例2—6】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e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万元,由于e材料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由e材料产生的w8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e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8万元,由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
假定:(1)20×8年6月30日,e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万元,由于e材料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使得e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变为9.5万元。
(2)20×8年12月31日,e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万元,由于e材料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预计e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11.1万元。
本例中:(1)20×8年6月30日,由于e材料市场价格上升,e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0.5万元(10万元-9.5万元),则当期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2万元-0.5万元),冲减额小于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因此,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5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1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15 000
(2)20×8年12月31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又有所恢复,应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为1.1万元(11.1万元-10万元),但是对e材料巳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仅为0.5万元,因此,当期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0.5万元而不是1.1万元(即以将对e材料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一存货减值损失 5 000
六、材料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材料存货的期末价值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的比较为基础加以确定。
对于材料存货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况确定其期末价值:
(一)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这里的“材料”指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例2—7】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成本为3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280万元(假定本章中所称销售价格和成本均不含增值税),假定不发生其他销售费用。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1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0×7年12月31日,a材料的账面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但是由于用其生产的产成品——w1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也就是用该原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此时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因而,a材料即使其账面成本已高于市场价格,也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仍应按300万元列示在2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二)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2—8】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b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20万元,单位成本为1.2万元/件,数量为100件,可用于生产100台w2型机器。b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1万元/件。假定不发生其他销售费用。
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跌,导致用b材料生产的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也下跌,由此造成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由3万元/台降为2.7万元/台,但生产成本仍为2.8万元/台。将每件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1.6万元,估计发生运杂费等销售费用0.1万元/台。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照以下步骤确定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相关税费
=2.7×100—0.1×100=260(万元)
其次,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260万元小于其成本280万元,即b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b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最后,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w2型机器的售价总额-将b材料加工成w2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相关税费=2.7×100—1.6×100—0.1×100=100(万元)
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0万元小于其成本120万元,因此b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100万元,即b材料应按100万元列示在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七、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二)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Q2: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广义和狭义的市场大概有那些?
市场的含义
市场的概念由来已久,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商品行销的区域.如我们都熟悉的菜市场,小商品市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等.
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讲,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掌握市场的以下两种含义:
1.市场是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比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异军突起",反映的是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市场是对某项商品或服务具有需求的所有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
也就是说,市场是由人组成的,是对某种产品具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消费者群.
从需求和购买者的角度来认识市场,将更有利于企业判断和把握市场机会,而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
通常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的公式对市场进行分析: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其中,人口是构成市场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的多少是决定市场大小的基本前提;购买力是指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是由消费者的收入决定的;购买欲望指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愿望和需求.
当以上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时,该市场就是现实的市场;而当后两个要素不能同时具备时,就只能称其为潜在市场.因而一旦另一个条件具备,则潜在市场就可转化为现实市场.
运用此公式,营销人员就可以简便有效地分析本企业产品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状况,对正确地制定营销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http://cache.baidu.com/c?word=%CA%D0%B3%A1%3B%B5%C4%3B%BA%AC%D2%E5&url=http%3A//zyk%2Eszpt%2Eedu%2Ecn/shichang/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M20060322T154756R35535%2Edoc&p=882a971b8c871ae41bbe9b7d0b57&user=baidu
含义:所谓市场,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
http://bk.baidu.com/view/9165.htm
http://www.easytobiz.com/wiki/?p=%CF%C1%D2%E5%CA%D0%B3%A1%D3%AA%CF%FA%D3%EB%B9%E3%D2%E5%CA%D0%B3%A1%D3%AA%CF%FA&a=edit&geteditor=0
Q3:市场的概念是什么?
市场是各方参与交换的多种系统,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之一。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哪里就有市场。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市场促进贸易并促成社会中的分配和资源分配。市场允许任何可交易项目进行评估和定价。
1.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存在可供交换的商品。
(2)存在着提供商品的卖方和具有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买方。
(3)具备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行为规范及其他条件。
2.市场的含义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市场是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3)市场是买主、卖主力量的集合。
(4)市场是指商品流通的领域,是交换关系的总和。
扩展资料:
市场类型:
1.根据市场范围划分
(1)区域市场:商品在地区范围内流通形成的区域市场。
(2)国内市场
(3)国际市场
2.根据市场客体划分
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
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3.根据市场状况划分
(1)卖方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卖方把持市场主动权。
(2)买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具有市场主动权
4.根据竞争程度划分
(1)完全竞争市场: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独立生产者,他们以相同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
(2)完全垄断市场: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或一种产品只有一个销售者或生产者,没有或 基本没有别的替代者。
(3)寡头垄断:一种产品有大量消费者或用户的情况下,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了绝大部分生产量和销售量,剩下的一小部分则由众多小企业去经营。
(4)不完全垄断:指一个行业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同一种产品,每一个企业的产量或销售量只占总需求量的一小部分
5.根据商品流通环节划分
(1)批发市场:将商品卖给最终消费者以外的任何购买者的交易活动。
(2)零售市场:将商品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6.根据市场交换方式划分
(1)易货交易市场:以货易货的市场。
(2)现货交易市场:立即进行交割的市场。
(3)期货交易市场:在未来指定时间进行交割的市场
7.根据市场出现的先后划分
(1)现实市场:指对企业经营的商品有需要,有支付能力,又有购买动机的现实顾客。
(2)潜在市场:指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市场。
(3)未来市场:指暂时尚未形成或只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必将形成并发展成为现实市场的市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市场
Q4: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市场=消费者+购买动机+消费能力 有消费者,消费者愿意买某样东西,他有能力购买这样东西,那么市场就形成了! 市场是个变量,因为决定它的因素有很多且走在不断变化,所以真正的市场具有超前性! 市场往往与机遇同在,它们常存于生产链最薄弱的环节!
()1买卖商品的场所,把货物的买主和卖主正式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易的地方 农贸市场 (2) 商品行销的区域 国内市场 (3) [coverage]∶比喻言论、风气等所影响的范围 这种理论在群众中是没有市场的(5)市场营销(marketing):分为1.国际市场营销(InternationalMarketing)。(International Marketing)是指企业超越本国国境进行的市场经营活动。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一样,需要企业文化整合,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营销组合、实行目标营销等一系列营销过程的战略确定及战术实施。在确定正确的市场定位后制定适当的营销组合方案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国际营销既要适应国内环境,又要适应国际环境,国际市场营销比之国内市场营销具有更大、更多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2.国内市场营销(DomesticMarketing)。 市场 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相互联系的有4层含义: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二是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三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四是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分工使人们各自的产品互相成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人们互相成为市场;社会分工越细,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范围和容量就越扩大。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联结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方,为产、供、销各方提供交换场所、交换时间和其他交换条件,以此实现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经济利益。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形式上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体现着交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市场上商品交换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市场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市场的实现首先是为资本家实现其剩余价值,商品运动受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的驱使,因而决定了市场的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了市场上所发生的交换关系是作为公有制主人的广大劳动者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市场的实现首先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而决定了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 市场类型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按产品的自然属性划分,可分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按市场范围和地理环境划分,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等;按消费者类别划分,可分为中老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男性市场、女性市场等。
市场的含义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其实就是金钱物品交换地的意思
含义:所谓市场,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
Q5:市场是什么意思?
1,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
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发展到现在,市场具备了两种意义,一个意义是交易场所,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意义为交易行为的总称。即市场一词不仅仅指交易场所,还包括了所有的交易行为。故当谈论到市场大小时,并不仅仅指场所的大小,还包括了消费行为是否活跃。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2,市场,指买卖商品的场所,把货物的买主和卖主正式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易的地方。
新兴市场(emerged markets) 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按照国际金融公司的权威定义。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没有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水平,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就是新兴市场。有的国家,尽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np水平已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股市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成熟,仍被认为是新兴市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