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人员考核细则?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劳务派遣员工计算在内吗?
内容导航:
Q1:街道办招考的“网格员”是个什么岗位?
1.组织结构:
网格员的组织结构是这样的:网格中队属于街道,一个街道下面分为N个社区,每个社区一个网格中队,每个网格中队分为N个网格,每个网格原则上配一位网格员(有时候人员不够一个网格员会管理多个格)。
一个网格中队可以分为多个小组,五到六个网格员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人是组长(组长一般是男性),组长上面是副中队长,副中队长上面是中队长,中队长上面是网格站长。每个中队还配一名督察员,工作是督查网格员工作是否做到位。还有几名电脑员(一般是女性,可以理解为内勤,工作内容和企业中的行政相似)。
每个网格大概涵盖了几十栋楼房和几百到上千人再加上一些商铺和企业。
2.工作内容、流程、时间、薪资待遇和福利
本职工作内容是人口登记和房屋登记,再加上领导接过来的别的工作,比如发宣传单,比如检查消防安全等等。变相分担了一部分居委会、派出所、社区的工作,这个职业有点像万金油。
网格员要联系所有楼房的房东、租客、企业老板、商铺老板的微信,时不时沟通工作。
(ps:疫情期间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镜给人量体温,做记录,写台账也是网格员干的活儿。)
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按时到办公室,打完卡,换上制服(制服和警察制服有九成相似,衣服颜色也是蓝色,除了手臂的徽章写着“网格员”),坐在座位上整理资料,大概半小时后,每个人听自己组长的召唤,戴上工作证,出外勤。
出外勤方式:走路、开自己的车、乘坐公车(单位公用的四面透风的电动巡逻车)。
要求出外勤走访必须两个同事一起,不能单独一人,一般是男➕女、男➕男,为了网格员的人身安全着想,基本没有女➕女的组合,到达自己负责的网格后,拿出单位发的安卓工作机,开始上楼(或者走访商铺、或者走访企业,看自己安排),一户一户敲开门,基本术语是“你好,我是负责房屋登记的网格员,来核查人口,请开门”、“打扰了,谢谢配合,再见”等等,顺便帮住户把防盗门关上。一般上午就这样出外勤到11点,打道回府。
工作时间:
分为白班和晚班,每天上午工作3小时不变,下午工作3.5小时或者晚上工作3.5小时,全天工作时长6.5小时,双休。加班有调休,加一天可以调休一天,三天以内的假期领导很快批准。
薪资和待遇:
员工基本是和派遣公司签订合约,即作为第三方派遣,一份合约为3年。合约到期视情况而定。
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1500元+住房补贴+伙食补贴(绩效就是每个月督查员和你一起出外勤一次,看你有没有漏登记人或者登记信息错误,督查后给你打分,分数太低扣钱),工资按学历划分,大学本科学历的基本工资比大学专科学历高1000元。五险一金都是按照最高标准缴纳的。一般每个月扣掉五险一金和伙食补贴,工资到手不定额,大概4000-6000多的范围。
福利:过节会发500的过节费,和工资一起发,结婚怀孕有假期有奖金,平时不定期发东西,小到杯子、口罩、中性笔、米、油、牛奶,大到u盘、雨衣、雨鞋、雨伞、防晒衣等。
哦,对了,没有食堂。
3.工作氛围和上升渠道
没有上升渠道,大家本质上只是工具人。没有竞争,只有合作。
同事们都嘴里骂着这工作太操蛋了,成天帮别的机构比如警察局社区干活,要离职要离职,一边兢兢业业干好活。很矛盾吧?不过一般口口声声说要离职的人,不会真的走。
人在其中,注意不能被影响心态。
这份工作适合:
一、未婚的、刚毕业的年轻人,作为刚进入社会职业规划的缓冲和跳板
二、已婚的有了孩子需要照顾孩子的母亲
三、住在附近、家里拆迁、有房租收、不愁吃喝,只想找一个朝九晚五工作赚点零用钱的拆二代
四、不缺钱只想留在家附近的的本地三十多岁的青年人
4.如何获得网格员招聘消息?报考资格?流程?
招聘信息渠道:深圳政府网站、各类招聘公众号、遇到网格员顺嘴问一问最近招不招人、你在街道办有熟悉的人等等,你绝对不可能在boss直聘、猎聘网等社会招聘网站上看到这类招聘信息。
报考资格:大专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退伍军人可以放低到高中毕业)
考试时间:不固定,什么时候缺人了,领导一拍脑门,那就招人吧。可能一年有两三次机会,也可能两年也不招聘一次。
考试内容是:笔试➕面试,笔试时间一个半小时,考试内容是《行测》,100道选择题
流程:网上报名-参加笔试-笔试通过,参加面试-全部通过,和派遣机构签署合同-正式上班 ,走完全程可能需要一两个月。
上班后的新人会被分配到各个网格中队下的各个小组,让小组里的老网格员带着熟悉业务(一般是被组长带着)。
之后就是发工作手机、拍摄证件照,发工作牌,发制服,发黑色皮鞋,发办公用具等等。对了,除了电脑员,其他人都是没有电脑的。工作机器里有专用的工作app,只能内部下载,内部登录。工作机器千万不能丢。
网格指的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内有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党支部书记和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七类人员,分工承担网格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各项事务。
网格员就是驻区的社区民警。只不过公安分局根据区域内的人员情况、社会治安复杂程度将区域划分成网格。平均每个社区划分成3到5个网格。 网格内有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党支部书记和网格司法力量六类人员,分工承担网格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各项事务。民警主要承担治安秩序维护、矛盾纠纷化解、实有人口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等任务。
Q2:人口普查员待遇怎么样?
人口普查工作很快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从春末夏初开始接受了村里的普查工作任务。首先就是在全村大街小巷转悠个够,然后伏案开始绘制普查区图,在详细绘制出街道,房屋平面图,标注上姓名,大致家庭人口,空户的,全户外出的全部进行醒目标注。
普查摸底培训学习,听着听着有时候听得迷瞪,已进村入户接触实际的也不是那么麻烦,理论与实践就是这么怪!
户信息,人信息在一个个门槛那里得到落实。正式普查就开始玩手机,这个时候玩手机玩的心烦意乱!没办法,每个人,每户的信息都要在我们的指尖上流淌进大数据库,眼花缭乱,废寝忘食,这时才真正体味到成语的内涵。
短表,长表上报,比对复查又有多少个夜以继日?
看着自己管辖的普查小区的普查任务,一天天变少,变小,那心才稍微放松一下。问自己工作的值不值?绝对值!为国家是我们的职责。
问待遇吗,领导很重视很关心,记得那是正式普查的前夜,因为数据出现问题,我们村的普查员全部集中到街道去核查,我们每个人一台电脑逐户逐人对照,我们忙得忘了吃饭,可是领导没有忘记,让人给送来热乎乎的烧饼,香喷喷的牛肉!草草填饱肚子干到午夜终于完成任务。
人口普查对普查员有补助,这是领导在开始时就承诺的,国家有专业经费拨付,至于多与少只是地区差和人员差别,比如说每人补助1000元,在发达地区可能认为少了,在农村边远山区也许认为差不多,1000元顶一亩地的玉米收入了!
我认为活干好了,对得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实事求是,问心无愧了,其他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了算的,该转身了该干啥干啥!是你的不用求,不是你的求也白搭!
Q3: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比例确定了没有
最多总用工人数(总用工人数=公司自有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的10%
不一定 你的劳动关系在派遣公司 按照你说的 应该只是和用人单位结束了用工协议 如果你的派遣公司没有主动找你 那应该你劳动关系还没解除 如果你想继续在这个派遣公司 派遣到其他单位 那直接去派遣公司让他们安排即可 如果你不想继续被派遣 那就主动去派遣公司提出离职。
Q4: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九、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10]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十、登记误差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9日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100 100
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
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
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
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
内蒙古自治区 24706321 1.88 1.84
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
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
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
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
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
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
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
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
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
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
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
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
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
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
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
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
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
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
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
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
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0.44 0.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
现役军人 2300000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2011年5月6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632394人,减少1.1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59659人,增长1.12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36824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0450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80568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784652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470人上升为66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587人上升为112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358人上升为3488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2960人下降为34627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3770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984246人,文盲率由7.64 %下降为5.44%,下降2.20个百分点。
七、分地区常住人口
地区、城乡的常住人口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人) 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四川省 80418200 100.00 166
成都市 14047625 17.47 1171
自贡市 2678898 3.33 670
攀枝花 1214121 1.51 173
泸州市 4218426 5.25 352
德阳市 3615759 4.50 603
绵阳市 4613862 5.74 231
广元市 2484123 3.09 155
遂宁市 3252551 4.04 651
内江市 3702847 4.60 741
乐山市 3235756 4.02 249
南充市 6278622 7.81 523
眉山市 2950548 3.67 422
宜宾市 4472001 5.56 344
广安市 3205476 3.99 534
达州市 5468092 6.80 342
雅安市 1507264 1.87 100
巴中市 3283771 4.08 274
资阳市 3665064 4.56 458
阿坝州 898713 1.12 11
甘孜州 1091872 1.36 7
凉山州 4532809 5.64 76
八、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2312033人,占40.18%,乡村人口为48106167人,占59.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081682人,乡村人口减少1295441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9个百分点。
九、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地区 常住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四川省 80418200 718280 532567 8.93 6.62 2.31
成都市 14047625 95109 67860 6.77 4.83 1.94
自贡市 2678898 22323 20603 8.33 7.69 0.64
攀枝花 1214121 10445 5317 8.60 4.38 4.22
泸州市 4218426 41588 32092 9.86 7.61 2.25
德阳市 3615759 28291 25857 7.82 7.15 0.67
绵阳市 4613862 38424 34471 8.33 7.47 0.86
广元市 2484123 22469 19062 9.05 7.67 1.37
遂宁市 3252551 23399 19661 7.19 6.04 1.15
内江市 3702847 34055 26455 9.20 7.14 2.05
乐山市 3235756 26137 21731 8.08 6.72 1.36
南充市 6278622 47230 39258 7.52 6.25 1.27
眉山市 2950548 27884 22176 9.45 7.52 1.93
宜宾市 4472001 54174 35657 12.11 7.97 4.14
广安市 3205476 28388 27204 8.86 8.49 0.37
达州市 5468092 52079 40137 9.52 7.34 2.18
雅安市 1507264 14041 8748 9.32 5.80 3.51
巴中市 3283771 32157 16828 9.79 5.12 4.67
资阳市 3665064 31890 31934 8.70 8.71 -0.01
阿坝州 898713 8887 4245 9.89 4.72 5.17
甘孜州 1091872 13839 6462 12.67 5.92 6.76
凉山州 4532809 65471 26809 14.44 5.91 8.53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成都市统计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123544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7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138723人,占50.82%;女性人口为6908902人,占49.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为103.33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36850人,占10.94%;15-64岁人口为11146427 人,占79.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4157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3532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94683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40743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7237人上升为166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274人上升为1675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480人上升为352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4900人下降为2425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4727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6788人,文盲率[5]由3.68%下降为2.78%,下降0.9个百分点。
Q5: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劳务派遣员工计算在内吗
应当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在内。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务派遣人员同样属于从业人员。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