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超过多少要缴纳个税?关于劳务报酬的个税计算?
内容导航:
Q1:劳务费个税起征点是多少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 税率为20% 。例如:A销售人员当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 = 200 元个税; 当月提成5000元,则要交5000*(1-20%)*20% = 800 元个税。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一次性收入4000元及以内的,免税额为为800元,即小于等于800元的不用交税。。一次性收入超过4000元的,免税额为收入的20%,即按收入的80%征税
Q2:劳务报酬个税怎么算才对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劳务费的个人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种。那么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根据相关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税率为20%。比如说,A销售人员当月提成1800元,要交(1800-800)×20% = 200 元个税;当月提成5000元,则要交5000×(1-20%)×20% = 800 元个税。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就是这些,当然今后在遇到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才可以。
此回答是借用的人家的,你所说的演讲收入的可以等同于: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答: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每次收入额 - 800)* 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每次收入额 * (1 - 20%)* 20%
(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应纳税所得额 * (1 - 20%)*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例如1:某翻译员一次取得翻译收入35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 = (3500 - 800)* 20% = 540(元)
例如2:某老师一次取得讲课费用50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 = 5000 * (1 - 20%)* 20% = 800(元)
例如2:某歌星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 = 40000 * (1 - 20%)* 30% - 2000 = 7600(元)
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如下:
Q3:关于劳务报酬的个税计算
<p>第一道题的应税所得=60000*(1-20%)=48000,超过两万元,自然需要加成征收。</p><p>第二道题的应税所得=25000*(1-20%)-7000=13000,没超过两万,自然不需要加成征收啊。</p><p>
</p> <p> 从你的问题看,你还没理解什么是应税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p> <p>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p> <p> </p> <p> 还有,按照最新的所得税条例,题目对第二道题的算法是有问题的,根据所得税条例,“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本题中,申报的应税所得=25000*80%=20000,其30%,应该是6000,所以第二题的应纳税所得=20000-6000=14000,应交税金=14000*20%=2800
</p>
Q4:一个人月工资应税所得额10万元,那么他应该缴纳税款多少?
10万整么?扣过2000起征点没?
扣过的话:100000 * 40% - 10375 = 29625 元
没扣过的话:(100000 - 2000) * 40% - 10375 = 28825 元
超过10万的按45%算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20 0
2 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扣过2000的话:100000 * 40% - 10375 = 29625 元
没扣过2000的话:(100000 - 2000) * 40% - 10375 = 28825 元
Q5:劳务费超过10万应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
(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100000*(1-20%)*20%=16000(元)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第十三条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务费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