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劳务加盟?在随州买房可以提取武汉交的公积金吗?
内容导航:
Q1:种桑养蚕在湖北省天门市适合么
还好,那里的气候、环境 和其他的条件还都蛮符合桑。蚕 的生长要求! 我认为还合适!
如果结茧了,谁来收呢
现在天门好象没看见养蚕的了,我们小时侯养过,听长辈们讲他们年轻时有很多养蚕的,前几年都看见过很大的桑树,现在很少见了,不过小一些的桑树很多,总之,天门应该适合养蚕.
给他吃的就可以, 不要撑死他
我就是天门的我小时候就养过啊蒋场就可以啊。
湖北省现在很缺种桑养蚕,而且每年要从外省买50万公斤以上干茧,,湖北从古代开始就开始种桑养蚕,种桑养蚕的始祖嫘祖就是湖北宜昌人 我省是全国蚕业区划确定的蚕桑生产最适宜区,历史上的荆州缎、天门绢、沔阳丝、远安垭丝、当阳溶丝久负盛名,行销国内外。 但省农业厅研究经济作物的专家提出,要实现昔日辉煌,还得过“四道坎”: 企业垄断经营,变相压价收购。蚕茧仍属没有完全放开经营的农产品,不能自由贸易,导致部分收购企业垄断经营,变相压价收购。2005年全国蚕茧收购价格排行,在10个重点产区中我省倒数第一。在鄂东,茧价虽逐年提高,去年达到16.2元/公斤,但与全国茧价19.52元/公斤平均水平相比低17%,蚕农因此减收近3000万元。 栽桑养蚕的劳动力紧张,科技推广有盲点。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业,近年农村劳力转向城镇务工,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低。乡村蚕桑技术员取消后,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比较难。蚕种和桑树品种老化,生产性状不良。现养品种仍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推出的,使用时间已长达20多年,种性保持难度大,生理性状出现退化,抗逆性减弱,经济性状不稳定,生产效益不理想。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原料供应严重不足。黄冈市现有蚕茧加工企业15家,但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该市现有缫丝能力2.5万绪,全年需要干茧900万至1000万公斤,折合鲜茧2250万公斤以上,目前鲜茧生产量只有900万公斤,每年要从广西、安徽、山东等地采购50万公斤以上干茧。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建议,应放开蚕茧经营市场,打破垄断,以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保护蚕农利益。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推行公司+蚕农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减少市场风险。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主产区的蚕桑发展,实行政策倾斜,给予项目支持。
Q2:湖北劳务派遣公司有哪些啊?
湖北劳务派遣公司-湖北春秋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中部人才交流有限公司
我知道有一家湖北大斌劳务公司。
湖北的不是很清楚的 河南的到事有一个叫 中欧咨询公司的 朋友之前合作过的 试试看吧 电话自己找一下 百度上挺好找的
劳动局吧,貌似前几天还搞了一批的
湖北宜昌\出国劳务,招聘,派遣
劳动局吧,貌似前几天还搞了一批的
Q3: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1、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
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
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
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
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
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
爷爷念
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
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
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
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
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
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
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
姑娘”。
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
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
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
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
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
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
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
为“花椒”。
2、在大禹治水的时代,巫山有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百姓民不聊生,西王母的女儿瑶姬就带着她的十一个姐妹来此治水,并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治水结束,十二仙女忘了返回天宫,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
3、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孙中山先生当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构思,但由于现实原因限制,没有着手实施。
4、唐朝诗人还利用“竹枝词”的风格,创新成文人诗中的一种新体裁,杜甫和刘禹锡是开创竹枝新风的两位大家。杜甫在三峡期间,潜心研究这种民歌体裁,用这种文体创作自己的竹枝词。
他所写的《夔州歌十绝句》,便是新的竹枝词的成功尝试,特别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中唐以后,对竹枝词改造做出更大成就的是刘禹锡。他公开以“竹枝词”名义为诗,篇幅达到11首,被后人赞为“竹枝正宗”。以后的历代文人都创作了许多竹枝词,蔚为风气。
5、据专家考证,竹枝词又名巴渝辞,实际上最早是巴蜀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就在川楚一带流行,战国诗人宋玉有一篇《对楚王问》,其中有几句话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郢中即今湖北,这种“下里巴人”的歌舞,表演起来合唱的达到数千人,可见受当时川楚民间的欢迎程度。
古书记载,武王伐纣时,南方少数民族有一支巴人的军队,他们一边战斗一边歌舞,这种表演形式到南北朝隋唐时就演变成为“竹枝词”。每逢节日,众多演唱群众手执竹枝,边歌边舞,庆祝丰收。大概到唐朝时,三峡地区普遍流行着“竹枝词”这种民歌,唐朝许多诗人都亲身观看过这种表演。
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三峡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民俗文化 三峡的自然景观是国内外知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特色,人们各用两个简洁的词来形容它们:瞿塘峡——雄奇,巫峡——秀美,西陵峡——险峻。如果用唐宋诗人各四句诗来形容,则唐朝大诗人杜甫用“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云忽云根”,描写瞿塘峡的雄奇风貌;唐朝诗人李端用“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刻画巫峡之秀美;宋代大诗人陆游用“船上急滩如退鹢,人缘绝壁似飞猱。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篙”四句,形容西陵峡的险峻。三峡各有若干景点:瞿塘峡口有著名的夔门,就像杜甫所写的,有双崖把门,江北为赤红色的赤甲山,江南为粉白色的白盐山。北岸有险峻的栈道,绝壁上还有独特的悬棺,形成无比神奇的景观。巫山以十二峰最为有名,十二峰的名字甚有仙意,道是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而以望霞峰最为秀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迎送霞光,因名神女峰,传有若干神话,也有许多诗赋来赞美她。相传她是天上的西王母的女儿的化身,她还曾助禹治水,因而被后人祭祀。战国时代诗人宋玉还专写了一篇《高唐赋》,描写这位神女和楚王的一段恋情,后来成为“巫山云雨”成语的来历。西陵峡有许多险滩,古人有诗形容“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涛”,其中最有名的险滩名字就很吓人:青滩、泄滩、崆岭滩。这些滩里怪石横陈,水湍流急,惊险万状。著名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也在其中,那是因为其峡壁形状如兵书、宝剑、牛肝马肺之故。崆岭滩得名于“空舲”,“务空其舲,然后得过”,就是说必须使船空了才能轻飘过去。这里乱石暗礁,锋利如剑,十分惊险。 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比如唐朝的李白,便曾在公元725年、759年三次游览三峡。725年,年方25岁的李白,驾着一叶轻舟在三峡中急驶,写下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的名句。759年李白已经58岁,又两次来三峡,那首有名的《早发白帝城》就是此时写下的。“诗圣”杜甫,从765年至768年,先后滞留三峡地区三年,他传留后世的诗共437首,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描写三峡风光的。所以有学者说:“三峡造就了半个杜甫”(《中国三峡文化》)。公元819至820年,白居易曾在忠县当了两年忠州刺史,他有关三峡的若干诗篇都是此时写成的。宋朝诗人苏东坡,1059年随父、弟共游三峡,共留下三峡诗篇六七十首,他们父子三人还把在三峡的唱和诗编成一本《南行集》专集。南宋诗人陆游,于1169至1172年先后有三年在夔州任职,他的大部分有关三峡的诗篇也是这时写成的。各朝各代的名人名诗,把三峡装扮得特别富有诗意。美丽的风景配合上那些绝妙的诗词,使后人把三峡称为“诗乡”。据说奉节有位民间诗人,正准备把奉节的大东门民居建筑群,整个迁移出库区,原封不动建一座“诗城博物馆”,让人们有机会永远记住历代名人与三峡的关系。三峡地区另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就是三峡也是我国一种文体“竹枝词”的故乡。据专家考证,竹枝词又名巴渝辞,实际上最早是巴蜀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就在川楚一带流行,战国诗人宋玉有一篇《对楚王问》,其中有几句话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郢中即今湖北,这种“下里巴人”的歌舞,表演起来合唱的达到数千人,可见受当时川楚民间的欢迎程度。古书记载,武王伐纣时,南方少数民族有一支巴人的军队,他们一边战斗一边歌舞,这种表演形式到南北朝隋唐时就演变成为“竹枝词”。每逢节日,众多演唱群众手执竹枝,边歌边舞,庆祝丰收。大概到唐朝时,三峡地区普遍流行着“竹枝词”这种民歌,唐朝许多诗人都亲身观看过这种表演。像中唐诗人刘商有一首诗说:“天晴露白钟漏迟,泪痕满目看竹枝”,薛能则有诗曰:“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唐朝诗人还利用“竹枝词”的风格,创新成文人诗中的一种新体裁,杜甫和刘禹锡是开创竹枝新风的两位大家。杜甫在三峡期间,潜心研究这种民歌体裁,用这种文体创作自己的竹枝词。他所写的《夔州歌十绝句》,便是新的竹枝词的成功尝试,有几句曰:“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岸关”,就特别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中唐以后,对竹枝词改造做出更大成就的是刘禹锡。他公开以“竹枝词”名义为诗,篇幅达到11首,被后人赞为“竹枝正宗”。以后的历代文人都创作了许多竹枝词,蔚为风气。三峡地区还有“田歌”“山歌”和“号子”,都带有地方特色,号子是峡江劳动人民的一种特有歌声,因职业不同而又分为“船工号子”“抬工号子”“盐工号子”等多种,这些号子,唱出了三峡地区劳动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三峡文化的一部分。 三峡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娱乐习俗和丧葬应当特别提到。三峡古老民风中有春游踏歌和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那里的春日旅游和踏歌,在宋朝称为“踏迹”或“踏碛”,其时男女老少,都到野外山间畅游歌舞,十分热闹。宋朝王十朋有一首《人日游碛》描写当时的盛况说:“好邀蜀风俗,夔人贫亦游,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夔州即今重庆奉节,人日是指正月初七,古代称为“人胜节”。诗中说这一天因为立春已至,夔州“倾城”出动,“贫”人也互相邀请,可见当时盛况。龙舟竞渡是三峡地区各个江城更繁盛的节日活动。学者们考证,至今流行在我国南北各地水乡的龙舟竞渡,发源地就是三峡地区。当时应为古代当地民族的图腾祭祀日。这是上古时代一种对龙的崇拜形式。后来由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才改为纪念屈原了。在清朝时,川峡地区更盛行有大小端午的说法,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更有一次大端阳,届时三峡各地的成千上万观众到屈原故乡看龙舟竞渡盛况。人们高唱着巴楚地区民歌,追念屈原:“为国捐躯投汨罗,船游江心来找你。招你魂魄归故国,招你魂魄归三闾”。三峡地区的古老葬俗则有悬棺葬和船棺葬,这两种葬法都是将死者尸体装在船形的棺里,悬到崖洞里,据说在重庆巫溪县的断岩上一共横挑着25具汉代的葬棺,从江中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据学者考证,这种悬棺葬自战国时代起,是古代巴民族的一种葬俗。而这些自战国以来的古老的悬棺遗迹,至晚从唐朝就被当作奇观发现,在唐朝诗人孟郊《峡哀》的诗中就有“树根锁枯棺,孤骨袅袅悬”的描写,宋初编的《太平御览》更明确记载:“唐将王果,舟行三峡,望见悬岩中间有物似棺”。前面说过,三峡本是古代西南民族巴人活动的地区,巴人相对中原的华夏民族而言,属于古代少数民族。三峡古文物中也有许多古巴人的民族特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古巴人部族群落就已存在,能算作夏朝时期巴人的活动遗址的在今湖北宜昌白庙地区,那里有相当于夏代的白庙巴人遗存。商周时期明显的巴人遗址有重庆开县的余家坝、云阳李家坝和涪陵小田溪等处,但发现文物最多的还是战国以后的墓葬。巴人墓葬文物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铜器上常常有虎形饰纹和饰件,有的刻画在青铜兵器上,有的作为器物的钮盖。有一件虎钮于,是古代巴人的典型器物。在出土的巴人器物上,还出现了若干近似文字的图案,有8个接近汉字,被考古学家称为神秘的尚不可解的“巴蜀图语”。巴人的全部历史,至今尚是历史之谜,只在古文献中有零星记录,如《后汉书·巴郡南郡蛮》有记:“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唐朝的《蛮书》记有:“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都和考古发现巴人古铜器上以虎纹虎钮表示巴人有虎图腾崇拜相吻合。相信,未来学者们会写出一部完整的巴人历史的。可以肯定的是,三峡文化中有浓厚的古代巴人文化的成分。
三峡奇特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历代文人学士多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以三峡为题材的文化系列,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洋洋大观。他们为三峡的人民、山山水水、名胜古迹而歌唱,他们为三峡人民及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可供瞻仰的文化遗址.如:
宋玉
宋玉,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辞赋家,曾事楚襄王。作《高唐赋》和《神女赋》,
今株归有宋玉宅。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
李白(701-762 ),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迁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俄罗斯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青莲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三度过三峡,每次都处在他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962年被追认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从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永泰元年(765年)秋携家出蜀,沿江东下。舟停忠州,住进龙兴寺(今忠州中学)。忠县城小荒僻,民生潦倒,触动了诗人的戚忧之情。他的《题忠州所居龙兴寺院壁》一诗广为流传。诗中的“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写出了忠州一片贫困荒凉的景象。杜甫瞻仰了忠县神溪口的禹庙,在荒芜的庙宇里他追思着先贤的功绩,留下了《禹庙》诗一首。杜甫因病在忠州小住两月后,放舟东下,至云安(云阳),杜甫忽然肺病和风痹发作,只好寄居云安。他在云安共写下了《别常征君》、《返照》、《客居》、《赠郑十八贲》等诗30多首,其中题咏杜鹃的诗写得最有风味,所以纪念他的亭子又叫社鹃亭(在张飞庙旁)。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三千多首。唐贞元16年进士。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三年后被任命为忠州刺史。临别江州时他写下了“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的诗句。元和十四年(819)3月,48岁的白居易乘船沿长江西上到忠州赴任。11日,与好友虢州长史元镇、弟白行简三人一同游了位于西陵峡中一个十分漂亮的山洞,赋诗饮酒,三日而别。白居易特地写了一篇《三游洞序》。从此,这个山洞就名之为“三游洞”了。史称“前三游”。为了纪念三位诗人同游此洞,为了瞻仰三游洞遗迹,唐以后著名文士如欧阳修、苏轼、陆游等都曾到此游赏。三游洞遂成为三峡中的著名名胜之一。
今忠县城西郊的白公祠,是专门纪念他的祠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821年被派赴夔州任刺史。其间,除了处理政事外,很少接见宾客,把公余时间大都用于诗文创作。这一时期的重要散文著作有《因论》七章,重要诗歌创作有《蜀先主庙》、《观八阵图》、《神女庙》、《竹枝词》、《浪淘沙词》等,如《蜀先主庙》:
公元824年夏,刘禹锡转调和州(安徽和县)刺史,在离别前,特写了《别夔州官吏》一诗,表达了他对夔州山水和人民的依恋之情。
苏轼·陆游·范成大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自号东坡。“东坡”之号是因他仰慕白居易的遗风。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苏公谪居黄州,始自称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八年( 1158年)初入仕途,几经升迁,后被免职。乾道五年(1169年)12月6日才起为夔州通判,时年46岁。任命发表之时,正值陆游久病以后,不堪长途跋涉,所以他决定等到第二年初春天气暖和后再起程赴任。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淳熙二年(1175年)初,范成大由桂林到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诗人溯三峡而上.过归州(林归)、巴东、巫山、夔州、云安,由万州登陆,取道梁山到成都。诗人第一次过三峡.写下了R归州竹枝词两首》、《昭君台》、《巴东峡口》、《初入巫峡》、《巫山高》,R瀚t}堆》、《夔州竹枝歌九首》、《万州》等诗。如《夔州竹枝九首》之
杨升庵
杨升庵(1488-1559 ),名慎,字用修,升庵是其号。明代四川新都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37岁的杨升庵因议大礼得罪皇帝,请戊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直至死。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苏州太湖中)人,文坛上多称他为王渔洋。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年间进士,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即当时最高学府的校长,最后官至刑部尚书。清初最著名的诗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奉命入川主持四川乡试。这位大诗人在出入三峡途中写下了不少歌咏三峡的优秀诗篇。如《白帝城》:
此外,孟郊的《峡哀》诗描写了三峡巴人的悬棺.王十朋也在夔州任过知府,留下了优秀的诗文作品。陈子昂、王维、李贺、李商隐、韦庄、欧阳修、苏沟、苏辙等也在漫游三峡时写下了大量的歌赋诗章。今白帝城博物馆“诗史堂”专门祭祀着这些到过三峡的诗贤圣哲。
雄奇神秘的三峡风光,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同时,他们对三峡风物典型的审美体验和经典性的艺术表现,又赋予了三峡以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广的人文意蕴。诗化了的三峡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它既属于审美的范畴,又是文化积淀的物化体现。当代人游三峡,追随古代诗哲的足迹,去领略三峡的美色、风情,乃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其深层则是当代人的寻根意识。因此,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它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美,富饶的美学宝藏.爱美、追求美、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和美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爱国主义的高度概括和体现。
Q4:出国务工正规劳务公司需要交多少钱
出国劳务要交的费用大致在20000元~90000元不等,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过对出国劳务市场的走访可以发现,出国劳务要交多少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说法。很多劳务派遣公司费用低到两三万、高到六七万,其中不乏有很多缺少资质的小公司。劳务公司收费不透明,正是当前出国劳务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出国务工人员的权益因此遭受损害。在此背景下,广大务工者对规范性劳务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Q5:在随州买房可以提取武汉交的公积金吗
可以进行提取,也可以进行住房公积金贷款。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4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偿还购建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3、租赁自住住房,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的;
4、离休、退休的;
5、出境定居的;
6、职工死亡、被宣告死亡的;
7、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
8、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9、管委会依据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总结:该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职工应当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公积金是地方性的社会福利。所以说武汉的公积金在随州是买不了房的。就比方说,你在武汉工作为武汉做了贡献,然后到宜昌去买房就要他们那边政府为你补贴房价,你觉得可能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