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事业单位的“合同聘用”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有什么区别?)
内容导航:
Q1:劳务派遣工和合同工有什么区别
劳务派遣合同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和用人单位与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派遣至用人单位工作,它的关系涉及到劳动者、派出公司、服务单位三方。
合同工只涉及两方及劳动者和服务单位。
因签合同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待遇什么的你要仔细看合同哦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合同工我就不说了,差异显而易见。
Q2:事业单位合同工分为哪几种
与单位签合同的合同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的劳务派遣工。正式人员也签合同,但是是聘用合同,确立的是人事关系,待遇受《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调节。而合同工,签的是劳动合同,待遇受《劳动法》调节。
目前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种最基本的工作单位,而企业包括国企私企等种类。你所说的现代院听着像是事业单位,现在事业单位没有铁饭碗,都是合同制,但因为待遇稳定且较一般单位都优越,能进去就很难,所以这种合同制也流于表面,基本等同于终身制。没关系,先签合同,到期续签即可。
Q3:劳务工与合同工的区别
劳务确切的说就是临时工,是单位或公司编制外的工作人员,有些公司或者单位人员编制有限定,但是工作又干不过来,有时候也会招收一些劳务来做非临时性的工作。做的好的转为合同工。 合同工自然就是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并且享受保险和各种补贴,是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订合同方式的不同 合同工工人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直接与用人单位发 生劳动关系; 劳务工工人与中心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上岗协议, 与用人单位不产生直接的劳动关系; (二)承担的风险事务不同 合同工合同工由于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的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承担用人以后所有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即必须直接面对录用员工的劳资福利纠纷,还要同时面对诸多政府部门,如劳动、人事、社保、公积金、档案、户籍管理部门等等; 劳务工劳务工与用人单位没有劳动合同约束,只有上岗协议,因此用人单位对不称职的员工可以随时退回至中心,由中心重新安排人员上岗,这样给员工产生一种竞争上岗的压力。劳动用工、退工、工资发放等大量事务性操作协调问题统一由中心处理,节约用人单位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把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专注于人员的选择、激励与考核等企业急需解决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合同工:工人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直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你单位享受,所有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义务都由你单位来承担 劳务工:工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上岗协议,与用人单位不产生直接的劳动关系;福利待遇由你单位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共同承担用人单位的义务,比如社会保险费哪个单位交,工资哪个单位给,福利如何享受,都由你们两家单位约定的.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话,应当由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2008年1月1日即将颁布的劳动法,所谓正式员工是指:在签完2个短期合同(2~6)年后企业必须与其签订不定期合同不得以任何不恰当理由辞退(包括企业效益等)。所谓非正式工和合同工是指人事档案入人才外服公司或“皮包公司”,劳动者与人才公司(或皮包公司)签订合同,而用人单位与人才外服公司签订合同,辞退员工时需按照合同规定给与补偿,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与正式工区别对待。劳务工是指不与用人单位发生任何关系,仅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工资由劳务公司支付! 大型知名企业现大都不招收正式编制员工 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劳务工是福音,法律规定同工同酬.所以,劳务工要提高自身的待遇,要注意掌握平时的证据.
Q4:事业单位的“合同聘用”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有什么区别?
主要在福利待遇方面,在隶属方面有区别,遇到这样的企业最好别签,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1、劳务工通常是不交“四金”的,即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金;合同工的工资由用人部门内部经费发放,工资普遍较低;正式工的工资则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相对稳定且工资较高;
2、劳务派遣工和合同工应该都属于合同工,只是隶属的单位不相同而已。劳务派遣员工主要是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由劳务派遣公司将劳动者派遣到相关单位。对于劳务派遣公司劳动者是输出人员,对于输入单位劳动者是输入人员。合同工,就是劳动者和这家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合同关系,也就是说一旦有任何劳资纠纷,是劳动者和这家单位来处理。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大队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二级局也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普通事业单位。普通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招考。
参考资料:事业单位-百度百科
Q5:同工同酬时候说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是不是一样?
相同。
同工同酬适用于所有的用人单位,而不只是企业。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劳务派遣制度下实现同工同酬的条件
1、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工作量。
3、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同工同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相关政策条例规定明细
1、劳动法第五章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3、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的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
4、劳动法关于同工同酬规定内容 (1)男女同工同酬。在劳动报酬分配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而且难以根除。 (2)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国家和地区也还存在这种分配歧视。我国自解放以来,基本消除了这种歧视现象。 (3)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差异很大,各个行业、部门的特点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着地区、行业、部门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4)企业内部的同工同酬。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同一企业中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同等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的劳务派遣人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是一样的,二者都是临时工。同工同酬适用于所有的用人单位。所以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也是实行同工同酬,编外合同工就是非编制人员,以合同形式参与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里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同工同酬。。大雨点小啊,哥们。。。
各地落实情况各有不同,包括同一地区同行业也是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医院护士就实行了,而同一地区的其他医院却没有。
事业单位的临时工,一般都是本单位与当事人签订的,不存在劳务派遣或者人事代理。但是部分单位比较例外,例如高校等。
另外,政策是一回事,能否惠及到老百姓又是一回事,认真你就输了。。。。
不一样的,出了工伤就不好办了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