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制度范本?在我国为啥会出现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

劳务派遣制度范本?在我国为啥会出现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

内容导航:

Q1:为啥国家单位目前喜欢用劳务派遣制度?新出来公务员法是什么意思呢

劳务派遣不占用编制,而且费用较低,这是一种新型的用人方式。

Q2:医院以辞退要挟2日内所有无编医生护士签订不公平的“劳务派遣”,是何居心?

关于护士这个职业是否可以使用派遣工

四川-成都 lianwu106 咨询时间:2009-7-6 18:43:20 状态: 最后回复: 喻远军律师

看到新劳动合同法规定有派遣工使用权力的企业岗位,必须是非主营性岗位或者正式员工临时离开的岗位,同时该岗位派遣用工必须不得超过六个月,那么我有个疑问,我们医院要我们医生和护士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定劳动合同,然后派遣到医院是否符合规定.如果符合规定,超过六个月后是不是集体下岗.

好多地方都是人事代理现在,那样根本不算那个单位的职工。我现在读硕士,硕士以后进中科院的研究所基本都是人事代理,没有事业编制。这样的话住房公积金和保险啥的都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交,很少的,即使以后涨工资,这些福利也不会涨。而且没有活或者没有效益的时候可以随时开除,很悲剧的。。。。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Q3:请问:劳务派遣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大学毕业生如果要通过劳务派遣就业,首先要找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还要详细了解该公司的服务项目、种类,比如说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要尽量选择到大型、规范的人才服务机构求职,对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的中介必须提高警惕。同时,不要盲目相信街头小广告,更不要随便到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面试。按照法律规定,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包括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假、工资和社保等。

具体的你到大上海人才网的职业指导页面去看下,那里面有详细的指导

劳务派遣(实质就是劳务中介公司,统统是私业)。如果某人被派遣后,他所享有一切权益与所在工作单位无关。中介公司的承诺,不论口头的或是书面的,只要没经过法律公证部门的公证,基本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所以,找工作应直接与招聘单位用各种形式联系,别听信中介信息。

1、劳务派遣和合同用工本质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总的来说都是合同用工,只是人事关系主体不一样罢了;

2、两种形式都是用于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形成无固定期限合同,都存在辞掉的风险,关键看公司辞退你的理由充不充分,如果你在意无固定期限合同身份的话,好好工作,遵纪守法,它又怎么能辞退你呢?再说了,不是还有劳动监察部门吗,公司无故辞退你,你可以申请仲裁的;

3、劳务派遣用工要求必须同工同酬,如果不是同工同酬,你可以先不声张,待之后如果他要辞退你,你可以要求补偿,但过程中注意资料证据收集。

Q4:关于劳务派遣的几个理论问题

我国劳动法没有关于派遣劳动成为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的规定,并且,随着法律对劳务派遣制度的认识,原先的一些劳务派遣工可能成为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

就劳务派遣用人单位 用工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我们目前没有特别的规定,按照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的规定处理。没有相关规定的原因是,我们法律跟我国的经济社会一样,处于转型时期,实践在深化、在积累,法律也在跟着社会一起进步。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Q5:在我国为啥会出现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并不是我国先开始的,也是从国外学习回来的,无论哪种用工模式,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它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务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的重要渠道。

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务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务派遣的机构和功能。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务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收入。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务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劳务派遣制产生和发展使知识经济和人才流动。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便是通过不断地满足各种消费群体不断变化的多种需求,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所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对劳务工人的需要更为多样性,更为动态化。由此应运而生的一个新的具有高度专业技术知识、经验与能力的特殊劳务群体,应不同企业之邀,在不同企业、行业、国家之间流动着、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务工人流动的一个新景观。伴随着这种劳务流动,根据各种企业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劳务资源组织和配置的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了。在日本,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劳务派遣制这种用人模式,这些年轻人不但受到了更高级的专业职业教育,而且择业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像在工业经济时期老一辈人那样希望在一个名牌大企业中做终身雇员,而是愿意寻求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能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场所获得自己满意收入的相对自由的职业。

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务派遣,不但满足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