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劳务输出(贵州省正安县劳务输出的看法)

贵州劳务输出(贵州省正安县劳务输出的看法)

内容导航:

Q1: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劳务派遣制员工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看你是工勤还是什么··工勤就是开车啊这些的····普通派遣员工就是业务人员···柜台业务和贷款业务·

Q2:贵州鑫亚泰劳务公司地址在那里

贵州顺成劳务管理有限公司!贵阳市机场路5号(万东桥)黔源大厦9楼

搜一下:贵州鑫亚泰劳务公司地址在那里

Q3:贵州有搞机电安装的劳务公司吗

贵州九道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其员工长期从事火电厂机电安装工作,管理规范,工人技术过硬。可从事发电机定子(300t)、烟囱钢内筒(700t)等大型设备的吊装工作;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钢结构制作安装以及水暖电、焊接作业(一级)等劳务专业分包。

Q4:贵阳劳务派遣公司哪家好

瑞方人力、社保028。

贵州勤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粤达人力可以工资高费用好。

贵州集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近两年新成立的企业,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劳务派遣,人力资源许可证等企业资质,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通常劳务派遣又称为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

据了解,贵阳有很多劳务派遣服务公司,很多人力资源公司也有从事劳务派遣服务。例如:瑞方人力、社保028等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各有其优缺点,哪家劳务派遣公司好,可以从规模、服务、案例、口碑等多方面分析了解。

Q5:贵州省正安县劳务输出的看法

我就是那里的,这么多年来,对于那里的情况还是有一点思考。

那里的劳务输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政府因为劳务输出而减轻了很多的负担,所以常常把它当作政绩来鼓吹。事实上,那里自然环境差,人民文化素质不高,教育体制落后,交通不便,不受上级政府重视,没有特色产业等等,农民不得已而纷纷外出。

在多年后,已渐成规模。

以下是大概情况:

 一个内陆山区县,人口近60万,人均耕地不足0.8亩,农民何以脱贫致富?

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这就是贵州省正安县———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求索20年的答卷。

持续20年后,正安县劳务输出由区区300人发展到浩浩荡荡的17万大军,已遍及全国。如今,外出劳动力每年为家乡汇回的资金,已经5倍于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正安的足迹,折射了贵州劳务输出20年的历程。正安模式,成为贵州劳务输出的鲜活样本。

300娘子军下番禺引来的争论

22年前,珠三角的番禺县曾出现过“民工荒”:工厂迅速增多,有订单却缺工人的普遍现象又迅速出现。

到哪里找工人?

李国士想到了人口近60万、人均耕地不到0.8亩的贵州正安。

当年,李国士是正安县委副书记,由贵州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广东番禺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李国士认为,正安地少人多,其富余的劳动力可以缓解番禺的“民工荒”。

李国士将想法汇报给正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得到赞同。根据番禺的产业实际和用工需求,1986年12月,广东番禺县和贵州正安县签订协议,由正安向番禺输出300名女青年做合同工。

消息从正安县城传出,在全县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发誓:“人穷骨头硬,不去当下人。”有人宣称:“宁愿受苦受穷,也不背井离乡。”有人怀疑:“他们为啥专招女工,不招男工?”有人想报名,又不敢。县劳动服务公司的干部去贴招工启事,刚一贴出,有人发怒撕去。有人骂:“人贩子。”

面对流言和不解,县委、县政府开会、发文件、宣传,解释贫困山区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一个月后,600多名女青年报名。县劳动服务公司从中筛选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00人,整编成队。由干部带队,组成了第一批正安劳务“娘子军”。这是贵州第一支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队伍。

但是,她们身后,依然有将信将疑的目光。抵达番禺,培训上岗,开工不足,语言和生活差异短时间难以适应,女工们抱怨工资大大低于预期。一时间,人心涣散,回乡心切。到当年4月底,300人中,番禺的工厂里只剩下112名。一个月后,随着劳动熟练程度的增加,留下来的112名女工工资大幅提高。她们成为正安向番禺持续劳务输出的基础。

此后,正安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逐步走上正轨,由在番禺的驻厂干部收集反馈用工信息后,县劳动服务公司招工、派干部带队送往番禺上工。正安的有组织劳务输出在珠三角立住了脚,这对省内其他县市产生了不小的促动。1988年,省内一个个县市的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始动起来,全省当年向外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20余万人。

20年来,正安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从怀疑到主动外出的转变

1998年后,正安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在当地劳动部门没有组织成批量的劳务输出的前提下,自发的外出务工以每年约新增1万人的规模持续发展。

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12月底,正安外出务工人数为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劳动力总数的45%。其中常年务工为11万余人,季节性务工为4万余人。跨省务工为11.8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湖南、上海、江西、福建、北京、海南等地,其中以浙江和广东居多。2005年,务工农民通过邮局汇回的资金达4.5亿元,2006年为5亿元。至此,称其为产业,理所当然;称其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乃是事所必致。

“在有组织劳务输出上,应该说正安是我们的老师。”20年后,谈及当年正安的300娘子军下番禺,几位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深有感触。他们认为,正安县开创了贵州贫困山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组织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先河,为贫困山区的兄弟县市的劳务输出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17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对正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采访中,当地党政干部普遍认为,劳务产业在正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5个方面。

首先是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现实途径。据统计,正安外出务工农民大部分人均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熟练技工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一些有特长的务工者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劳务输出使务工者成为农民中首先富起来并富得快的人。有的务工农民通过努力,已成长为农民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