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个税速算扣除数(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推算方法。 例子:假设某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50000元,分三种方式计算其个税)
内容导航:
Q1:劳务报酬超过二万的速算扣除数是怎么确定的?为什么是二千。五万以上的速算扣除数是多少?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一条 税法第三条第四项所说的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
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综上,假设你这个超过20000,不超过50000,为X
我个人认为应纳税额应该是= 20000*(1-20%)*20%+ (X-20000)(1-20%)*20%*1.5
我没有做过这个的实务,只是根据税法计算的,仅供参考
60000元的收入扣除20%的费用后计税收入为48000,适应30%的税率。
20000元以下适应20%的税率。20000元至50000元适应30%的税率,也就是说这48000元的计税收入其中20000按20%缴纳(税额4000),28000按30%缴纳(税额8400),合计应缴纳所得税12400.
公式: 60000x(1-20%)x30%-2000也等于12400.这个速算扣除就是把全部数额都按30%的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20000元本应适应20%的税率那10%即2000元。
Q2:急!!!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序号 劳务报酬收入额 纳税金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A<4000 A-800 20% 2 4000<=A<21000 A*0.8 20% 3 21000<=A<49500 A*0.8 30% 2000 4 49500<=A A*0.8 40% 7000
Q3: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是什么?
速算扣除数是个人所得税中用来修正个税计算中不同档次税率造成的差额的数值。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如果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个税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通常就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让个税计算更加简便。
当前我国最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用到超额累进税率表的收入分类有,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年终奖),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对企事来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他们的个税计算过程中都涉及到个税速算扣除数。
如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每一个级距后面都附有相应的速算扣除数,且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计算个税时,只要将把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表对照,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带入公式计算即可。
Q4: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数推算方法。 例子:假设某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50000元,分三种方式计算其个税
看你的算法,应该是搞酬所得,50000*(1-20%)*30%就可以了吧,
劳务报酬是扣除20%后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50,000的收入实际只有40,000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分步计算:20,000×20%+{50,000×(1-20%%)-20,000}×30%=10,000
Q5: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105怎么算的?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方法一: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方法二: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综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方法一:
1500×(10%-3%)+0=105
方法二: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2000×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500×3%)+(500×10%)=95
速算扣除数=200-95=105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速算扣除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因为1-1500的部分税率3%,而1500-4500的部分是10%,假设扣掉允许扣除的项目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000,如果全按10%的税率计算就是200,但其中1500的部分实际税率应该是3%,也就是多交了7%,1500*7%=105,所以需要2000*10%-105=95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因为1-1500的部分税率3%,而1500-4500的部分是10%,假设一笔工资是2000,如果全按10%的税率计算就是200,但其中1500的部分实际税率应该是3%,也就是多交了7%,1500*7%=105,所以需要2000*10%-105=9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费用(2000元/月)]*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