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合同?关于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合同?关于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内容导航:

Q1: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1

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5,000元的 5 0 二 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三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四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五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二、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500元 5 0 二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25 三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四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五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 六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 七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6375 八 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九 超过100000元 45 15375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20,000元的 20 0 二 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三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解析:国家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超过起征点就要交,不管要么薪酬制度。

(工资总额-2000(目前))*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Q2:单位雇佣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是按工资薪金申报个税还是按劳务报酬?

首先,如果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不管是不是全日制的,都是算作是工资薪金缴税,如果是劳务合同,要按照劳务报酬缴税。51个税问答小程序提醒您,劳动合同需要给受雇者缴纳社保的,劳务合同则不需要。

没签劳动合同单位违反劳动法,你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你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储存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是通常所称的一般时效。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这在司法实务中称为特殊时效,即在职期间劳动报酬争议不适用时效限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当由司法机关结合实际来进行认定和处理,如果是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则属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不仅可以直接辞职走人,还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双倍工资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要看是不是劳动关系了,如果是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Q3:承包本单位工程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根据相关税法,一般来说,承包承租经营每一纳税年度要申报一次个税,所以计税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额-(2000×该年度实际承包承租经营月份数)

但是,你的工程延续了4年才有收入(如果理解没错的话),应该同税局沟通,争取>12月的扣除月数。

税率是35%,速算扣除数是6750.

(假设只能用12月来扣除)(1700000-12*2000)*35%-6750=579850

(2)个税依据是: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2000元。”

(3)还有营业税及附加,3%左右。

(4)如果你以个人名义(没单位)签订承包协议,出包方付款给你时应该承担代扣代缴的义务的。应积极与出包方及其主管税局沟通。

希望有帮助!

应纳个人所得税=1700000*35%-6750=588250

级 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扣数

1 不超过5 000元的 5 0

2 超过5 000-10 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 000-30 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 000-50 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 000元的部分 35 6750

 按170万*3年减掉你的支出(每年的全部支出)后的余额缴纳35%-扣除数

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修改为: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0元的  5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Q4:关于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每次劳务报酬不超过4000元的,可减除800元的费用;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但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5万元的部分,按照30%的税率缴纳;超过5万元的部分,按照40%的税率缴纳。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某设计师一次取得收入6万元,超过4000元,所以减除20%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在2万元至5万元的按30%的税率缴纳。计算时扣除2000元的速算扣除数。 所以答案上写的是60000*(1-20%)*30%-2000=12400元。

Q5:有些公司为了逃税,跟员工签合同工资写的很低,但是照常发商量好的工资,对员工来说,有什么利弊?

逃税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没有任何关系,缴税完全是按照用人单位的财务账目来进行的。工人工资归入生产成本,其他人员工资归入管理费用。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是总销售额减去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福利费用等项目后剩余的利润缴纳17%的企业所得税,所以用人单位要尽量把成本账目做大,那样算得的利润才会减少,利率越少,缴税越少。如果工资越少,那么利润越大,缴税越多。如果工资账目少记而实际多发,那么帐是做不平的。

合同工资约定得低,可以让用人单位规避成本,比如加班费以合同工资计算,比如单位认为涉及到经济补偿金的按照合同工资计算(应当按照实际应发工资计算),有了这个合同与实际间的差额,用人单位可以在工资上掌握主动权,如果恶意少于原实际工资而不低于合同工资发放,就让劳动者吃哑巴亏。

所以这种做法是对劳动者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是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侵害。

利就是能让老板高兴

弊就是老板可以想什么时候减工资都行 还有就是对员工来说 这是协助偷税漏税

是为少交劳动保险。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不过个人也少交。

以后退休工资低

其他的说法都不是根本原因

个人少纳个调税,但如果和公司有纠纷的话,就比较被动,纳税是公民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