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劳务费会计分录怎么做 劳务报酬?劳务派遣会计核算?

支付劳务费会计分录怎么做 劳务报酬?劳务派遣会计核算?

内容导航:

Q1:发放给个人的劳务费如何做账?劳务费和工资薪金的区别?

发放给个人的劳务费应该取得合法的发票入账。

支付劳务费属于支付劳务报酬,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该人员不属于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只是由于该劳务而发生的。由于该个人提供的是独立劳务,因此应纳营业税及相应的附加税,并由企业代扣代缴支付的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按劳务报酬的计税标准)。而工资属于企业职工的薪金报酬,个人所得税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

Q2:劳务派遣会计核算

劳务派遣公司主要账务处理:

1、收到劳务费,开具发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计提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及企业承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其他应付款—社保 (企业交纳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企业交纳部分)

3、支付派遣人员的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个人承担的社保和公积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可以扣减3500和个人社保)

4、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贷:银行存款

5、计提营业税和附加税费(按差额计提,即劳务收入减去支付的劳务成本和社保)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应交税费—城建税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营业税计税基数为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款项减除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社保后的余额。

6、支付本企业人员工资和费用

借:管理费用—工资/ 办公费 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或 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7、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劳务公司帐务处理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与其他行业的主要区别在于:

1.营业税征缴基数、计提税金按差额计算即可.但帐务处理不变,

2.关于成本方面,会计科目就以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而设置,收入设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劳务收入),注意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就行了.

3.假如你企业规模比较大,承接项目较多,成本与收入下可按项目分设子科目,通过各项目归集其成本,以便于正确区分其各项目的成本和盈利情况,而纯劳务公司的成本主要支出就是派遣人员的社保、工资。支付给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工资、社保通过管理费用列支。

Q3:劳务费支出会计分录怎么做?

劳务费做会计分录:

以单位名义取得的劳务费,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收到劳务费收入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

2、发生的劳务费支出

借: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成本);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工资等)

3、提税金

借: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金--营业税、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4、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贷: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临时工人劳务费做账方法

根据用工性质来确定。

1、用于管理的临时工的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工资(或劳务费)

2、用于销售的临时工的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工资(或劳务费)

3、用于车间生产的临时工的费用,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工资(或劳务费)

4、用于在建工程的临时工的费用,记入在建工程---工资(或劳务费)

拓展资料

劳务费与应付职工薪酬的区别

1、从适用法律角度来看,工资性支出是指按《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支付的工资报酬;而劳务报酬一般是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居间合同等规定签订合同而取得的报酬。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用人单位除了支付工资报酬之外,还应履行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其劳动具有独立性、自由性,其行为受《合同法》的调整。

2、从管理方式上看,支付工资的员工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并且企业日常都进行考勤或签到,而支付劳务报酬的人员一般则不这样管理。公司雇用的保姆不属于《劳动法》所规定的关系,比如一般公司禁止员工兼职,而保姆则一般同时为几家公司或客户服务,对某一客户按时收费。

3、从财务核算角度来看,工资报酬的支付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报酬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4、从税务管理角度看,工资报酬的支付应用工资表按实列支,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工资薪金类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支付劳务报酬则需要取得相应的劳务发票,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劳务报酬类个人所得税。两种支出的计税方式完全不同。

Q4:会计分录怎么做求解答

提供一份汇总分录,可能对你有用:

09年会计分录汇总

一、短期借款:

1、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按月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3、季末支付银行存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到期偿还短期借款本金: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付票据:

1、开出应付票据:

借:材料采购/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应付票据到期支付票款: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3、转销无力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票款:

借:应付票据

贷:短期借款

三、应付账款:

1、发生应付账款:

借: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在途物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偿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3、因在折扣期内付款获得的现金折扣偿付应付账款时冲减财务费用:

借: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4、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其他

四、预收账款:

1、收到预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2、收到剩余货款: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3、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将预收款项记入“应收账款”贷方

收到预付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收到剩余货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五、应付职工薪酬:

1、确认职工薪酬:

(1)货币性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成本(产品生产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劳务成本(生产部门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工资)

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外商投资企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发放职工薪酬:

(1)支付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向银行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发放: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代扣代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

(2)支付职工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库存现金

(3)支付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贷:银行存款

(4)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薪酬

贷:银行存款

六、 应交税费:

(一) 应交增值税:

1、采购物资和接受应税劳务:

借: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2、 进项税额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库存商品/原材料

3、 销售物资或者提供应税劳务: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视同销售行为:

借: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出口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纳税人的核算:

1、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二) 应交消费税:

1、销售应税消费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消费税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直接用于对外销售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对应收取的收托加工代收代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进口应税消费品:

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三)应交营业税:

1、计算应交营业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销售不动产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交纳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四)应交资源税:

1、 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2、自产自用应税产品交纳资源税: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3、交纳资源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贷:银行存款

(五)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计算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六)应交教育费附加:

1、计算应交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2、交纳教育费附加:

借: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七)应交土地增值税:

1、企业转让的土地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2、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3、交纳土地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八)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1、计提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矿产资源补偿税

2、交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借:应交税费——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矿产资源补偿税

贷:银行存款

(九) 应交个人所得税:

1、 计算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交纳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七、应付利息:

1、 计提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2、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八、应付股利:

1、确认应付股利或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鼓励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2、 支付: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九、其他应付款;

1、计提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2、支付: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十、长期借款:

1、 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3、 归还长期借款: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十一、应付债券:

1、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

2、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债券还本计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我个人的思路仅供你参考:

1. 首先要看,读清楚,弄明白题意,这个跟我们以前读书时做数学应用题差不多;

2. 看清楚所给条件;

3. 看清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啥?

4. 最重要的是明白一个:一项资产的增加他必然会带来的另一项资产的减少还是另一项负债的增加。。。。,一项负债的增减。。。。。的基本原理,始终要执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基本原理

Q5:劳务费怎么做账务处理

1、企业支付劳务费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劳务费(根据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期末结转企业劳务费时,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劳务费(根据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

2、企业收取劳务费时,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支付劳务费应当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或根据所属部门计入相关科目核算;企业收取劳务费应当通过“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