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怎么做账(劳务费的帐务处理)

劳务派遣怎么做账(劳务费的帐务处理)

内容导航:

Q1:劳务费的帐务处理

这样可以,因支付劳务费有地税票已经上税了就没有问题。

你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以前的会计做的是对的

Q2:劳务费用该怎么作帐?

不能,因其雇用关系不在你公司,你也没有登记在劳动(工资)手册中,因此不属于你单位员工,只能根据对方开具的劳务费发票记入劳务费。

不用,直接计费用。

你好!

根据他们实际做的事情.记入管理费用或其他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不能,根据对方单位开具的劳务费发票入账即可,做入管理费用-劳务费中

Q3:我想问问劳务派遣公司的账务处理怎么做?我是新接触劳务派遣行业的会计!

1、收到劳务费,开具发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计提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及企业承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其他应付款-社保 (企业交纳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企业交纳部分)

3、支付派遣人员的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个人承担的社保和公积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可以扣减3500和个人社保)

4、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 等

贷:银行存款

5、计提营业税和附加税费(按差额计提,即劳务收入减去支付的劳务成本和社保)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 应交税费-城建税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营业税计税基数为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款项减除转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社保后的余额。

6、支付本企业人员工资和费用

借:管理费用-工资/ 办公费 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或 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7、期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Q4:我公司收到了一张劳务派遣发票(普票),怎么入账?具体分录?

你好,外派员工工资按公司正常员工工资借:管理费-工资贷款:应付工资,借:应付工资

贷方:其他应付款 - 发送公司,劳务派遣费包含在管理费中。 进项税可以抵扣,普通发票不能抵扣,借:管理费用,贷方:其他应付款 - 发送公司,最后,在向寄件公司付款时,会借:其他应付款 - 寄件公司,贷款:银行存款。

拓展资料:

1、差别纳税:根据财税文件的规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派遣服务时可选择差别纳税;纳税人选择缴纳差额税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收取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和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费用。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开具普通发票。按差额开票:即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系统通过新系统中的差额开票功能自动计算税额和不含税额,“差额税”字样为自动打印在备注栏中。全额计税:如已全额缴纳税款,应全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2、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支付报酬,将劳务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一种用工形式。向派遣机构收取服务费。劳务支付的事实发生在被派遣工人与被派遣企业(实际用人单位)之间。被派遣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业务是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采用的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开展

3、劳务派遣的优势。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资纠纷,分担风险和责任,降低成本,自主灵活用人,规范用人行为第一,“不为所有人,为用”是劳务派遣制度的显着特点。在中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归单位所有,都是单位的人,工作是终身制,结局是铁饭碗,人员可以进可以出。工人的闲散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4、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兴起,劳动者要流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是大势所趋。中国著名劳动科学家、中国劳动科学院副院长王*勋教授提出“用工不养是上策”。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实施,用人单位在用工上“不为所有人,只为用人”的新用人理念已经实现。用人单位只需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机构就会向用人单位派遣合适的人员。

Q5:劳务费怎么做账?

1、收到劳务费,开具发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计提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及企业承担的社保、住房公积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其他应付款—养老 等 (企业交纳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企业交纳部分)

扩展资料:

劳务费做账注意事项:

劳务派遣公司开具的劳务费发票所载金额包括了发票上开的工人工资、管理费、保险费。做账时候无需区分,直接将总金额计入第一步设置的会计科目即可。但是原始凭证必须要粘贴完整,附有详细的费用标准和劳务性质。必须要及时索要发票,没有发票,不允许税前扣除。

做账选用的会计科目要准确,不能把生产人员的放到管理费用,这和日常成本费用处理原则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只要设置好会计科目,附件完整,就可以大胆的入账了,这是符合税法规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