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与劳务派遣(现在很多国企招聘都是劳务派遣,与正式工有区别吗?)

政府采购与劳务派遣(现在很多国企招聘都是劳务派遣,与正式工有区别吗?)

内容导航:

Q1:现在很多国企招聘都是劳务派遣,与正式工有区别吗?

首先说,绝大多数人都“歪用”了劳务派遣政策,让90%以上的劳务工吃了暗亏,企业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员工早已习惯成自然。2015年国家规范劳务派遣政策,企业用劳务工的比例不能超过10%。现在国企大批量招劳务派遣工都是违规的,只是大家不清楚政策,现实也法不责众罢了。国企招工,按照政策,90%都应该是合同工的。但他们为什么愿意招劳务工呢?就是因为与正式工不同薪酬待遇啊,归根到底是省钱省事身心。

第一区别:身份不同。正式工(正式合同制员工),与国企直接签劳动合同,俗称国企的自己人。劳务工是与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是劳务公司的“人”,但不是国企的“人”,是劳务公司把自己的人派到国企来工作的。劳务工是国企干活,但不是一家人,是外人,开个玩笑,就是给地主家扛活的长工。

第二区别:待遇不同。正式工薪酬高,社保齐,基数高。一般国企是五险一金,好的国企是七险二金,多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内部建立了企业年金。劳务工薪酬低,要么没有社保,有社保也少、基数也低。至少没有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这一块钱也不少,一个月能差大几千元。为什么待遇低呢?因为国企使用劳务工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给你正式工一样的待遇,还不如招正式工呢。从这个设计目的出发,从骨子里就压低了劳务工的待遇。

第三区别:没有福利。正式工都有福利,这个福利是从工资总额里计提的,比如,2%的会费,2.5%的培训费,还是13%的福利费,另外还有1%的群团活动费,在福利费里还有困难帮扶救助金,等等。国企内部搞的政策房,这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劳务工没有。国企内部搞的生活福利和活动福利,比如,运动秋游,发的服装、电影卡、蛋糕卡,等等,都没有。因为劳务工在劳务公司里发工资,国企内没有他们的工资总额,怎么提取福利费?

第四区别:没人管。国企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比如你的生老病死,都有人操心。比如,你生病了,有人慰问。工伤了,医疗报销一辈子。你的家属父母生病也要慰问。你的婚丧嫁娶,都有慰问。你的入职开始,培训发展,都有一套体系。你在劳务公司,他们不想管,也没有能力管,他们的盈利模式就是抽取管理费,最大限度克扣劳务工的成本。

第五区别:感受不同。劳务工就像企业里的长工,没有安全感,没有稳定感,也没有归属感。在企业里就是二等员工,看着同屋里的正式工吃香的喝辣的,看着正式工悄悄地发奖金,悄悄发苹果,心里不是滋味。而且,劳务工想转成正式工,基本没有通道了。想想自己也是干一辈子,都是“临时工”,没有根。劳务公司也发挥不了“娘家人”的作用。

很多人对劳务政策不理解,认为正式工都是考进来的,劳务工凭什么攀比正式工。其实,在很多国企,劳务工和正式工都干一样的活,但正式工的待遇是劳务工三倍,这是不合理的,也是违规的,只是大家习惯成自然了,法不责众了。如果劳务工从事三性岗位,收入低是应该的,但是大家在一个屋里办公,再故意分出三六九等来,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

Q2:在国企的劳务派遣工和外聘人员有什么区别?该怎样选择?

劳务派遣工和外聘人员最大的不同就是直属单位不一样。

劳务派遣工,说白了就是临时工,有人力资源代招,虽然非正式工,现在各大企业也基本可以做到同工同酬,只是福利待遇根据年限略有差异。派遣工与人力资源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保险也有人力代缴,归所属公司直接管理,工资什么的有人力资源来发放。转正基本不大可能,说的难听点就是替补,一般安置在不太好的岗位。合同也签不长。合同期到,根据公司情况决定派遣工的去留。

外聘人员是公司直聘,一般为技术人员,或者高层管理类,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或者业界优秀的技术能力,属人才类型。所有工作相关的手续都与公司直接接触。与外部人力无关。

Q3:前程无忧的人事外包与现行的劳务公司的劳务输出有什么区别?

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只是一个前程无忧觉得他名气大,他有商誉吧,信用好.其实没差异.

劳务输出基本就是去工厂里面做劳务工了.人事外包,就比较麻烦点吧,一般也是招不到人了,请人到内地去招,所以弄格好名字,本公司人事外包.....实际基本一样...

你好!

他有商誉吧,信用好.人事外包,卖狗肉的.,本公司人事外包.实际基本一样,一般也是招不到人了..其实没差异,就比较麻烦点吧.,请人到内地去招..,所以弄格好名字..

劳务输出基本就是去工厂里面做劳务工了.只是一个前程无忧觉得他名气大都是挂羊头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一些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Q4:人力资源公司的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有什么不同?

劳务派遣是劳务输出的一种。

劳务输出,分为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劳务输出的本质是劳动力转移。就是说把劳动力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外一个地方。

劳务派遣是一种劳动关系和用人主体相分离的多元化、灵活性、弹性化的新型用人模式,其实质就是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租赁劳动力,用人与管人相分离。主要用于规范劳务派遣服务和人力资源输出中对派遣人员的各项管理。

分为:国内劳务派遣和国际劳务派遣。

扩展资料:

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的方式主要有5种:

(1) 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各种形式的承包工程需要承包公司派遣相关的

项目管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人员为工程项目提供劳务。

(2) 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外雇主签订劳务合同派出劳务人员。

(3) 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派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培训人员。

(4) 通过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需本国劳务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而产生的劳务输出。

(5) 民间劳务输出。劳动者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联系出国谋职。

参考资料来源:劳务输出—百度百科

Q5:我国的劳务输出是什么性质的机构,有哪些形式?

公司和政府。形式有两种一是移民。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国与国之间的迁移;

二是临时性劳动力流动,即一国劳动力在国外从事短时期的工作.工作完成后即回国,这是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劳动力流动形式

1.劳务派遣单位兼有就业服务主体和雇主双重身份

许多立法例虽将其法律形态定位为公司,但又对其主体资格做出特别限定并实行特许制度。我国有的地方将劳务派遣单位规定为劳动服务企业,如《湖北省劳务管理试行办法》第3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为新型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有的派遣机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公共机构;有的派遣机构由原来的公共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转化而来。立法中根据这两种身份的职能来确定派遣机构的权利义务,并重视派遣机构的就业服务职能。同时,派遣机构又受要派单位的委托行使部分雇主职能。因此,派遣机构是一种界于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混合性主体。

2.劳务派遣单位是具有公益目的的特殊企业法人

派遣机构作为就业服务主体应当具有公益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否定派遣机构的营利性却不可行。为此,可仿照我国职业介绍机构采取公营派遣机构和民营派遣机构并存,以公营派遣机构为主的政策。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劳务派遣的公共性弱于职业介绍,其成本高于职业介绍,因此无论是公营派遣机构还是民营派遣机构都应当定位为企业法人而非事业单位。又由于公益目标在劳务派遣的目标体系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应将派遣机构与一般企业法人同等对待,而应当定位为具有公益目的的特殊企业法人。

3.劳务派遣单位应以社会化为发展方向

为了迎合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许多国有企业改制后成立了以本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为服务对象的派遣机构,作为其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这种派遣机构受要派单位的控制,派遣劳工实质上只有一个雇主即原国有企业或母公司,因此更容易导致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合谋向派遣劳工转嫁用工成本。并且,这种劳务派遣对社会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甚微。所以,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一般需求,应当对现有的这种内部性专属派遣机构进行社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