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所得汇算清缴?兼职工资50000劳务税怎么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汇算清缴?兼职工资50000劳务税怎么计算?

内容导航:

Q1:个人工资所得税是多少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公式: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薪金-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2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X人X月工资薪金7875元,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500元,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多少?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薪金7875元-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500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2000元)*20%-速算扣除数375=700(元)。

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 20000元至 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贰仟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9级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工资应纳所得税=(工资总额-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应纳个人[1]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至今)

应纳税所得额 - 扣除标准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不超过475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二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

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二千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说明

1 不超过5,000元的 不超过4,750元的 5 0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 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 超过4,750元至9,25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9,250元至25,25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25,250元至39,25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250元的部分 35 6750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 不超过16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40% 7000

表注: 1.表中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成本、损失)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新税法规定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4、个税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比现行政策延长了8天,进一步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Q2:兼职预缴个税年终汇算未超过6万申请退税需要什么材料及流程是什么 谢谢

兼职预缴个税年终汇算未超过6万元,不等于综合工资薪酬和劳务费未超过6万元,不一定有退税。如果有退税,次年汇算结束后,一般只要提供银行卡号就可以了。

汇算清缴后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在税务局的金税三期系统反映为“可抵可退税额”,如果数额较小,通常抵缴下期应缴纳所得税额,如果数额较大,影响纳税人资金周转或当期及以后各期实现应较企业所得税的可能性不大,完全可申请办理退税。

Q3:兼职工资50000劳务税怎么计算

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为劳动合同,则为劳动关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兼职收入的50000元兼职公司不用代扣纳税。 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为劳务协议,则为劳务关系。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兼职收入的50000元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Q4:劳务费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收入超过20000元的,还要加成征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扩展资料

劳务费税法规定包括以下三点:

1、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应当交纳个人所得税。应交税款=(劳务报酬收入-费用扣除额)*税率。根据题中情况,相关的费用扣除额和适用税率为800元和20%。

2、劳务报酬项目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由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交纳。因此,你应当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交纳。

3、帐务处理问题。根据会计制度、税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企业支付的劳务费支出,不构成工资总额,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劳务费”科目,并不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不交纳各项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

在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时,劳务费应当在当地税务机关规定的劳务费扣除标准(注意,不是工资标准,如计税工资标准等)内,据实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务报酬所得

Q5:劳务报酬的报酬范围

个人担任企业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也属于劳务报酬性质,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某种技艺,独立提供某种劳务而取得的报酬,他与支付报酬的单位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非独立劳动,从所在单位领取的报酬,他与支付报酬的单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