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22税率表?劳务公司工资个税怎么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22税率表?劳务公司工资个税怎么计算方法?

内容导航:

Q1:个税起征点不是说5000吗到底是多少

个人起征点实际是费用扣除标准,本质而言是纳税人的基本生活费用。 “经过测算,中国大多数的地方,每个月一个人5000元能维持基本生活,那5000元以上扣个税就是合理的。” 网上呼声较高的1万元的起征点,让发达地区人员享受红利,但对不发达地区的居民不够公平。 “个人税是交到政府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未来,国家会把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到低收入人群身上。收入高的人少交税了,国家税收就要少,政府就会降低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公共福利的质量和数量。”。草案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很给力,静观政策的落实实施。”

答:税率没变,5000以下的的多45元,一万以下的多150块,一年省1800元。

个税免征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虑月应

纳税所得额和税率不变,则个人将少缴纳个税45

元,即(5000-3500)次3%。对于个人月应纳税

所得额原先在3500-5000元之间间的人而言,受

益将是最大的。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工资一五险一金个人缴

纳部分一免征额)x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月应纳税

所得额ⅹ税率一速算扣除数,所以,各地工资收入

水平不同、五险一金的缴纳标准不同,也也会影响

个税改革后的税后收入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

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

于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同时中高层管理人

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也明显高于普通员

工。所以对于个税免征额提高,对于收入较低地地

区和人员的边际影响会更大,对于高收入群体而

言,影影响并不是很敏感。

Q2:最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应缴个税的免征额目前为5000元。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目前是5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兼顾一定前瞻性,10月1日起,将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从原来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每年6万元)。新个税法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个人所得税的部分税率级距。改革后,工薪所得为综合所得,适用税率仍保持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不变,但对每档税率的级距进行了调整优化,扩大了3%、10%、20%三档低税率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

Q3:劳务公司工资个税怎么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 2、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五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Q4: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5千元,这个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这个问答看似是个人所得税涉税事项,但其本质是税款预征预缴意义的范畴!

一、综合所得的概念和范围

适用于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具体包含4方面的内容:工资薪金、劳务、稿酬、特许经营权收入。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综合所得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费用扣除数5000元/月,个人承担的社保费按照标准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按照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扣除。无论是劳务收入还是稿酬收入,最终的扣除数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俗称“起征点”都是5000元。

二、既然最终汇算清缴都一样,为什么要在预缴阶段享受不同的扣除数?

工资薪金预缴阶段和汇算清缴时,费用扣除数为5000元/月;然而,劳务、稿酬收入与工资薪金同为综合所得属性的收入,在预缴阶段并没有执行相同的扣除数。笔者和广大纳税人,长期以来同样质疑“先预缴后退税”的效率!效率!效率!难道征收机关没有考虑行政效能吗?2020年1月到6月,将是检验个税“多退少补”的风口期。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个人所得税目前主要靠纳税人的信用体系维护纳税义务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体现的是征收机关的自信!随着自然人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综合所得完全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无论是在预征环节还是在汇算清缴环节,笔者建议统一使用相同的扣除项目和标准!

三、预征预缴的意义何在?

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业内,对于预征预缴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并没有完整和权威的专业答复。笔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经历、征管法等可查的规章制度,总结归纳为以下3点:

1、分散税款流失的风险

所有税费,理论上均有可能流失的风险。通过税法强制力,要求纳税人依规预缴一部分税款,最大限度地分散了税款流失的风险。是税收保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预征预缴是全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纳税义务产生的时间确认,主要有按季、按月或者按次三种方式。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与应纳税所得额发生的时间关联性很强!纳税义务确认的时间点,与预征预缴的时间点契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对预征预缴的修复和补充!

3、平复纳税人税费压力

预征预缴税款对于纳税人本身也具重要意义。根据纳税义务产生的时间期间,预先缴纳部分税款,和分期付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综述

虽然,预征预缴税款有其意义所在;但是,预征预缴环节执行不同的扣除标准,既扩大了预缴与汇算清缴的差异,又增加了征纳双方纳税环节和流程。在“勤政增效”的背景下,确实有待商榷!

“劳务收入、稿费收入起征点还是800元”,与汇算清缴税前扣除数差异大,增加征纳双方的工作量。特别是从事重体力的劳务人员,收入单一、税法知识普及不够,产生的困惑不小。希望决策层尽快出台更加高效的政策,继续深化税改!

Q5:我国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多少?

2000

800

2000

起征点变化以后,税率和计算方法保持不变,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没有变化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我国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2000元开始不包含2000元

纳税人每个月工资扣去免征额,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公积金,以剩下的应税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

月应纳税税额=(月应税工资-个税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单位/元)。

假设某纳税人月应税工资为3000元,当个税免征额为1600元时,他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1600)×10%-25(速算扣除数)=115元;当个税免征额为2000元时,他每月应缴纳税款(3000-2000)×10%-25=75元,每月少缴40元。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我国劳报酬现行起征点是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