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劳务派遣怎么做账?什么样的人员适合进行劳务派遣?

接受劳务派遣怎么做账?什么样的人员适合进行劳务派遣?

内容导航:

Q1: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到底该怎么处理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是个人跟劳务派遣公司签订 而薪酬由用人单位支付

Q2:什么是劳务关系?有哪些法律对劳务关系作出规定和司法解释?

现行法律没有对劳务关系作出直接的定义。

  至于劳务关系的具体法律规定也不多。粗略查阅了相关法律。只在几处发现了关于劳务关系的规定:一)《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条规定:“派出到合资、参股单位的职工如果与原单位仍保持着劳动关系,应当与原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原单位可就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在与合资、参股单位订立的劳务合同时,明确职工的工资、保险、福利、休假等有关待遇。”(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在定义雇佣活动时提及,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由于劳务关系法律没有直接作出定义,加上其与劳动关系甚至雇佣关系的特殊关系,为了明晰劳务关系,先简单梳理一下它们的关系。(一)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关系。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关系在学术上争议较大,这里不作评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从事雇佣活动”的定义中“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劳务活动”,可以认为雇佣关系实际上是劳务关系的一种,二者是包容的关系。(二)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关系。劳动关系其实是起源于雇佣关系的,也即意味着劳动关系起源于劳务关系。前面讲到,劳动关系是以劳动力为交易内容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人身的隶属性,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实际上是与奴隶主、封建主直接不是单纯的劳动关系,而主要是财产所有关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了劳动力作为交易内容的劳动关系。现代社会劳动关系之所以如此明确,是国家治理的需要;市场经济下,自然人和公司等经济实体是社会上最活跃的主体,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不得不对原本属于私法范畴的劳务关系运用更多公力进行干预,使其脱离传统民法的私法自治领域,渗入社会因素,进行社会法的管理。

  了解了劳动关系的起源,现在基本可以明晰,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实际上都属于劳务关系的范畴,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劳动关系被人为分离出,而公力不予过多干预的劳动力或劳动成果的交换关系,仍属于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一方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间内,接受雇主的指挥与安排,为其提供特定或不特定的劳务,雇佣人接受受雇人提供的劳务并按约定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用人单位招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以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作为界定劳务关系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用人单位招用年满十六周岁的在校学生的,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劳务关系。

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形成劳动关系,与用工单位无劳动关系。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我国劳动法有明确规定。

目前来看,最明确提出劳务关系的是侵权责任法,隐含的有民法通则、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的司法解释,具体讲包括个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以及没有法人资质单位的用工关系

Q3:请高手分析讲解: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公式中为什么包含了营业成本

这是现金流量表中的计算,公式中只有存货增加净额,并不是本期购买商品支付的全部金额,对于出售的部分,其购入时支付的价款金额就在“营业成本”中,因此并不重复。

例如:年初存货30万,本期购进200万,本期销售210万,则期末存货为20万,如果只按存货的净增加额计算,则本期为-10万,这肯定是不对的,不是企业实际购进商品支付的金额,实际本期支付的购进商品款应为营业成本(210万)-存货增加额(-10万),即200万。

从营业成本出发,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存货和其他事项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计算得出资金的流出。

这是从理论上进行推算,这里指出的几个科目是与购入商品有关的科目,如应付帐款科目,此科目余额的增加表示购入货物未付款,余额的减少则表示支付了购货的货款;

通过对存货的增减变化推算等等,都是通过理论推算出现金的流出。

这种推算现金流出的公式是没问题的,只是过于复杂,把人搞的晕头转向。。

其实现金流量就是企业的资金收支,收到的资金是流入,支出的资金是流出,只要把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记帐凭证按对方科目汇总一下,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就有了,把上面几个科目的数据合计一下就得到购买商品的支付数据。

供参考。。

你是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吧。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现金=营业成本+存货的增加+进项税累计发生额+预付的增加+应付的减少。包括了以上几个内容,金额就八九不离十了。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Q4:责任主体:用人单位接受劳务者是什么意思

就是用人的公司需要接受劳务者的劳动。

劳务者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

“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

Q5:什么样的人员适合进行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涉及专业极为广泛,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至一般劳务人员,均可采用派遣方式。目前主要劳务派遣人员类别有: (1) 国有企业改制后所使用的合同制员工。 (2) 国家事业单位编外聘用员工; (3) 服务性行业员工(餐饮服务、客房酒店服务等); (4) 商业企业员工(销售人员等); (5) 物业管理员工(各类技术人员、保洁员、保安员、园艺师等); (6) 装潢、建筑行业各类人员。   劳务派遣也可作为员工长期调入前人事考察工作的补充手段。 劳务派遣人员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遵守国家宪法,现实表现较好,无不良社会记录; •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能胜任本职工作; •自愿接受劳务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