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怎么定)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0(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怎么定)

内容导航:

Q1:劳务税多少

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1、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800元的,不需要扣税

2、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800元不足4000元的,为超过800元的部分;

3、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例如:

劳务报酬收入:500元 所得税:0元

劳务报酬收入:1000元 所得税:(1000-800)*20%=40元

劳务报酬收入:5000元 所得税:5000*(1-20%)*20%=800元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4万元,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40000-40000×20%=320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2000×20%+(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应交营业税=劳务费×5% 应交城建税=营业税额×7% 教育费附加=营业税额×3% 应交个人所得税=劳务费×(1-20%)×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劳务报酬的计算公式: 应交个人所得税=某项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某项目应纳税所得额=某项目收入总额-费用扣除额 劳务报酬税率表 级次 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 20% 0 2、 超过20000元 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Q2: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怎么定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税率表一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Q3:2021年还有个人所得税退税吗?

2021年还可以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前提是符合退税条件。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汇算清缴的时间为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期4个月。

2021年还可以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前提是符合退税条件。个人所得税退税情形如下:

1、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

2、符合专项附加扣除条件,但预缴税款时没有及时或没有申报扣除的。

3、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企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

4、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税前扣除的。

5、取得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6、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

7、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汇算清缴的时间为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期4个月。如因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等不可抗力情形无法按时办理年度汇算申报,可在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申报。当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需立即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Q4:谁帮我解决一下,取得劳务报酬100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啊?谢谢!!!

取得劳务报酬100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6000

100000*(1-20%)*20%=16000

取得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税率20%,

计税收入为取得劳务报酬的80%,(扣除20%的费用成本)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第六条: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税法第三条第四项所说的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

  对前款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所以计算方式为:

100000*(1-20)*20%*2=32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使用税率由20%、30%、40%。你给的是100000元在超过50000的部分,应纳税额=100000x(1-20%)x40%-7000=25000(元)

Q5:劳务报酬税率

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800元税费;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税率为20% 。

单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不超过5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30%-2000;单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万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40%-7000。

扩展资料:

劳务报酬通常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纳税人支付劳务报酬则需要取得相应的劳务发票,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劳务报酬类个人所得税。

个人担任企业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也属于劳务报酬性质,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某种技艺,独立提供某种劳务而取得的报酬,他与支付报酬的单位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非独立劳动,从所在单位领取的报酬,他与支付报酬的单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一、对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超过20000-50000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2000

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7000

二、“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闪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有关规定

三、例:假设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0元,适用税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0*(1-20)=20000,还没有超过20000元,适用税率为20%。

假设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1.25元,适用税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1.25*(1-20%)=20001元,适用税率为30%。是全部所得适用30%吗?不是。只是所得超过2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30%。

25001.25*(1-20%)*30%-2000=20001*30%-2000=4000.3

或 20000*20%+1*30%=4000.3

四、你的收入额是1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是12000*(1-20%)=96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2000*(1-20)*20%=1920元

五、明确几个概念,

收入额1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12000*(1-20%)=9600——应纳税额12000*(1-20%)=9600*20%=1920

六、为什么其中的20%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这是国家给纳税人的生计费用,对于生计费用是免税的。就认为其中的20%,作为生计费用,不管你的劳务报酬是多少

劳务费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在百度中搜一下小蜜蜂劳务费,网页上有正算和反算的excel计算公式下载

个人劳务报酬去税务局开票,主要涉及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和个人所得税。其中增值税为3%,增值税的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加起来等于增值税的12%,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为超额累进税率,超过800元的部分才开始征税。劳务报酬所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1-20%)*20%

(3)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