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报酬税后收入换算为税前计算器(劳务费税后5000元,税前应是多少)

劳务报酬税后收入换算为税前计算器(劳务费税后5000元,税前应是多少)

内容导航:

Q1:已知税后金额如何计算税前金额是多少?

税前工资Q(应发工资)=到手工资D(实发工资)+社保个人缴纳部分W+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G+个人所得税X。其中,税率为R,该税率对应的速算数为N,并且R的计算需要参考(未扣税)应纳税所得额(=Q-W-G-i)所落入的税率区间,具体参可考一些个税计算网站,同时注意"各项社会保险费"还包括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例如:税后工资9000,税后工资算法:设税前工资X,则有X-((X-3500)*20%-555)=9000解出X=9681.25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公积金)。

拓展资料:

税后工资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3%-45%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5%一35%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

4.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 ,对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先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加征五成(加征5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20% 。不列入税前工资的收入: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Q2:知道税后工资怎么算税前工资公式

税前工资Q(应发工资)=到手工资D(实发工资)+社保个人缴纳部分W+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G+个人所得税X。

其中,税率为R,该税率对应的速算数为N,并且R的计算需要参考(未扣税)应纳税所得额(=Q-W-G-i)所落入的税率区间,具体参可考一些个税计算网站,同时注意"各项社会保险费"还包括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

例如:

税后工资9000,税后工资算法:

设税前工资X,则有X-((X-3500)*20%-555)=9000

解出X=9681.25

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公积金)。

扩展资料

税后工资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3%-45%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5%一35%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

4、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 ,对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先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加征五成(加征5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20% 。

不列入税前工资的收入: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前工资

Q3:个人劳务所得税,公司承担税,但是税后工资是16000,我怎么来计算税前工资是多少呢?

税前工资为19047.64元。

计算过程:

个人劳务所得税=16000/[(1-20%)*20%)]=19047.62元。

税前所得19047.62,税金3047.62,税后16000。

个人劳务所得税,应纳税款=劳务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计算依据: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

应纳税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过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收入*(1-20%)

3、收入超过20000元的,还要加成征收:20000元至50000元的加征五成,50000元以上的加征十成。

4、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扩展资料: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例如:歌星刘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元。请计算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0000×(1-20%)×30%-2000=7600(元)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

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加征十成。

例如:王某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5万元,需扣除20%的费用。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00×(1-20%)=40000元

=40000×30%(30%的税率为20000对应的20%的税率加征五成为30%)-2000=10000(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务报酬所得

Q4:劳务费税后5000元,税前应是多少

应纳税款可以用速算公式计算: 应纳税款=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询当地税务局。

应答时间:2021-08-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Q5: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劳务费,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它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在于劳务报酬是独立个人从事自由职业取得的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那么有哪些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下面我给你带来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劳务报酬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包括哪些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装潢、设计、安装、化验、制图、医疗、测试、法律、咨询、会计、讲学、广播、新闻、翻译、书画、审稿、影视、雕刻、录像、录音、表演、演出、展览、广告、技术服务、经纪服务、介绍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适用范围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三、劳务报酬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20000元部分 20

2 超过20000至50000元部分 30

3 超过50000元部分 4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个人提供劳务取得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前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1.1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800;

1.2含税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含税劳务报酬所得×(1-20%)。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查对应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个人提供劳务取得不含税劳务报酬(即税后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为企业提供劳务,双方约定的劳务报酬更多情况是一个税后支付额,即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劳务报酬是个人的税后所得,因此,企业必须将税后所得转换为税前报酬,按照税前报酬列支企业的成本费用,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由于劳务报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的扣除额分段以及应纳税额的加成规定,经过推算得出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对应的税率表(注意,这里是收入额,而非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如下(表二):

1、含税劳务报酬收入的换算

1.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1-20%)-200

1.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换算为含税劳务报酬收入公式如下: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

注:公式中个数据请根据表二中对应的金额确认。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1方式一,根据上述公式换算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按照表一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祥见上文。

2.2方式二,根据表二分步计算

2.2.1不含税收入额不超过3360元的

第一步,根据不含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第二步,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按表一对应数据计算)

2.2.2不含税收入额超过3360元的:

第一步,根据不含有税收入额查表二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系数

第二步,根据应该纳税所得额查表一中对应数据计算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以例释法:我们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计算个人提供劳务所得个人所得税,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假如张三、李四为君合信公司年会做魔术表演和演唱,双方协商同意,表演完毕后君合信公司支付张三税后所得8000元,支付给李四30000元。

通过则查表二得知,税后所得8000元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0,换算系数为84%;税后所得30000元,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000,换算系数为76%.

按照方式一计算

张三的纳税情况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8000-0)/0.84=9523.81元

应纳税所得额=9523.81-9523.81×20%=7619.05

应纳税额=7619.05×20%=1523.81

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9523.8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523.81

税后所得=9523.81-1523.81=8000元,与本例相符。

李四的纳税情况

含税劳务报酬收入=(不含税劳务收入额-速算扣除数)/换算系数=(30000-2000)/0.76=36842.11元

应纳税所得额=36842.11-36842.11×20%=29473.69

应纳税额=29473.69×30%-2000=6842.11

验算一下:税前收入为36842.11,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842.11

税后所得=36842.11-6842.11=30000元,与本例相符。

按照方式二计算:

张三的纳税情况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的系数=(8000-0)×(1-20%)/0.84=7619.05

应纳的税额=7619.05×20%=1523.81

李四的纳税情况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速算扣除数)×(1-20%)/换算系数=(30000-2000)×(1-20%)/0.76=29473.69

应纳的税额=29473.69×30%-2000=6842.11

与方式一计算出来的一致,证明两种方式均适用。

;